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表达方式的翻译及其文化补偿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EEN_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表达方式的翻译及其文化补偿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在当今各民族交流空前频繁的时代背景下,文学翻译传递的不仅仅再是文学作品的内容及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体现原作民族文化特色的思维方法和语言表达方式也同样应当成为翻译的重点。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各种谚语、典故及格言等,都是各国人民思想与智慧的结晶,都是受各自文化传统与习惯的影响具有丰富与独特内涵的表达方式。我们无论在母语中学习还是在翻译其他民族的这类表达方式时,都应该一方面注重其思想内容,另一方面注重其语言外部表达形式,包括典出何方。这是深入进行跨文化交流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也是文学翻译的一项重要使命。
其他文献
萨尔曼.拉什迪是当代英国文坛上的领军人物,被称为“后殖民文学教父”。《午夜之子》是他花费五年时间写成的一部波澜壮阔,无所不包的长篇巨著,曾两度获得英国文学的最高奖项—
五山时期为日本汉文学发展的三大巅峰期之一,也是汉文学在日本发展最活跃最繁荣的时期。日僧义堂周信,汉文学造诣颇深,是日本五山文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与绝海中津并称日本五
朝鲜高宗于1881年派领选使金允植带领朝鲜学徒、工匠到天津机器局学习近代工业制造技术,并在此期间与李鸿章等清朝官员多次笔谈。在李鸿章的帮助下朝鲜成功与美国等欧美国家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