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鼻咽癌的远期疗效分析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sb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儿童鼻咽癌是临床少见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鼻咽癌,在中国仅占所有鼻咽癌的0.1%。儿童鼻咽癌早期不易发现,发现时多已处于晚期,少部分发现时甚至已经发生远处转移。文献报道儿童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在20.75~91.0%之间,远处转移是儿童鼻咽癌的主要死亡原因。儿童鼻咽癌的治疗总的来说与治疗成人鼻咽癌一样,采用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因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各种组织器官对放射的敏感性较高,放射治疗可引起较严重的后遗症,特别在生长发育、记忆力等方面,将会严重影响到儿童长期生存患者的生活质量。鉴于儿童鼻咽癌疗效的报道差别较大,且近年来国内外报道较少,因此分析近年来儿童鼻咽癌的疗效、探讨其预后的影响因素以及放疗相关的后遗症对指导儿童鼻咽癌的治疗、改善儿童鼻咽癌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研究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儿童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失败的原因,探讨影响儿童鼻咽癌疗效的因素,并对儿童鼻咽癌患者的远期不良反应,特别是与青春期生长发育有关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儿童鼻咽癌制定合理的诊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材料与方法:198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共收治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年龄在14岁以下的儿童鼻咽癌患者50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9例,性别比为4.56:1。年龄7~14岁,平均年龄12.30±1.69岁。采用单纯放射治疗25例,放疗加化疗25例。采用常规放疗44例,调强适型放疗6例。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资料进行分析,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用Log—rank法比较各组生存率。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远期放疗相关毒副反应采用NCI制定的CTCAEv3.0版标准判定。 结果:随访至2008年10月,生存24例,死亡23例,失访3例,失访率为6.0%。中位生存时间为39个月。全组病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0%、61.2%、52.1%;1,3,5年无瘤生存率为62.0%、55.8%、53.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因素有性别:男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5%、55.2%、43.3%,女性组分别为88.9%、88.9%、88.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5.028,P=0.025)。年龄:≤10岁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33.3%,33.3%,>10岁组分别为86.4%、65.0%、54.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3.880,P=0.049)。影像学检查方法:MRI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88.9%,88.9%,CT组分别为79.5%、53.8%、45.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360,P=0.037)。近期疗效:CR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5%,76.0%,64.2%,PR组分别为66.7%、16.7%、1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5.089,P=0.000)。性别、年龄、影像学检查方法、近期疗效是儿童鼻咽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近期疗效是影响儿童鼻咽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03)。化疗方式对生存率影响的结果显示,规范的诱导化疗和/或同期化疗组的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无转移生存率均优于单纯放疗组及其它化疗组,P值分别为0.016,0.015、0.042。本组病例远处转移率为32%(16/50),远处转移导致死亡的患者占所有死亡患者的65%(15/23)。 在后遗症方面,19例随访患者中,男女平均身高均偏低,7例女性患者均出现月经减少或月经不规则,3例男性患者出现变声异常,18例患者出现Ⅰ—Ⅱ度的听力下降,5例患者出现Ⅰ—Ⅱ度记忆力下降。 结论: 1.近期疗效是影响儿童鼻咽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对儿童鼻咽癌,应采取各种积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尽可能使肿瘤全消,以提高儿童鼻咽癌的生存率。 2.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提高儿童鼻咽癌治疗效果的关键在于控制远处转移的发生。规范的诱导化疗和/或同期化疗可提高儿童鼻咽癌放射治疗的生存率,但病例较少,需要增加病例数或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3.儿童鼻咽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鼻咽癌,由于患者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放射治疗引起了较为严重的后遗症从而影响长期生存患者的生活质量。儿童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所产生的后遗症应该引起重视。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缺血所致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相关蛋白Aβ表达的影响,以及丁基苯肽(NBP)的脑保护作用。   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C57BL/6小鼠糖尿病模型,通过短暂性双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