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期血清雌孕激素变化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ilea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辅助生殖技术为无数不孕症患者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如何提高IVF-ET治疗的成功率始终是临床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在影响其结局的诸多因素中,胚胎着床被认为是妊娠成功的主要限速步骤。而胚胎着床的关键在于同步具备有着床能力的胚胎和具有接受胚胎能力的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是雌孕激素作用最直接的靶器官,二者相互协调。控制性超排卵(COH)在促使多个卵泡发育,以利降低IVF-ET的周期取消率,提高成功率的同时也会引起黄体功能不足,影响雌、孕激素的分泌,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因此,研究雌、孕激素变化与IVF结局的关系对预测其结局及制定个体化黄体支持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并成为当今生殖领域的焦点问题。目的:探讨超促排卵周期黄体期血清雌、孕激素变化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制定个体化黄体支持方案提供参考。方法: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125个行长方案COH的IVF-ET周期,按胚胎移植日血清雌二醇浓度变化分为4组:A组:24个周期,ET日雌二醇浓度/ HCG日雌二醇浓度< 0.4; B组:54个周期,0.4≤ET日E2 / HCG日E2 < 0.7;C组:32个周期,0.7≤ET日E2 / HCG日E2 < 1;D组:15个周期,ET日E2 / HCG日E2≥1。第二部分:前瞻性研究:纳入513个行长方案COH的IVF-ET周期,分析HCG注射日、胚胎移植日和移植后3天三个时段血清雌、孕激素的变化。先从预试验的265个周期中随机选择119个周期行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确定反映黄体期雌、孕激素变化的各项指标中对IVF-ET结局具有预测价值的为:①移植后3天雌二醇浓度/ HCG日雌二醇浓度,②移植后3天雌二醇浓度/ ET日雌二醇浓度,③移植后3天孕酮浓度/ HCG日孕酮浓度,④移植后3天孕酮浓度/ ET日孕酮浓度。根据ROC曲线确定各项指标的临界值,分别为0.3、0.6、45和0.5,综合各指标界值,将全部研究对象分为3组:Ⅰ组:174个周期,4项指标均<界值,即①ET+3天E2/HCG日E2<0.3且②ET+3天E2/ET日E2<0.6且③ET+3天P/HCG日P<45且④ET+3天P/ET日P<0.5;Ⅱ组:147个周期,有1~3个指标≥界值;Ⅲ组:192个周期,4项指标均≥界值,即①ET+3天E2/HCG日E2≥0.3且②ET+3天E2/ET日E2≥0.6且③ET+3天P/HCG日P≥45且④ET+3天P/ET日P≥0.5。结果:第一部分:胚胎种植率A组最低为10.53%,C组最高为31.51%,A组较B组、C组、D组均差异显著(P<0.05);妊娠率A组最低为20.83%,C组最高为50%,A组与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早期流产率C组无1例流产,余三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第二部分:胚胎种植率和妊娠率均为Ⅲ组最高,分别为34.29%和48.44%,与Ⅰ组、Ⅱ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Ⅱ组高于Ⅰ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妊娠丢失率Ⅰ组最高为10.92%,与Ⅱ、Ⅲ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Ⅱ与Ⅲ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VF-ET采用长方案控制性超排卵,黄体期尤其是黄体中期雌、孕激素的异常变化会影响妊娠结局,监测血清雌二醇和孕酮的浓度对预测IVF-ET结局及制定个体化黄体支持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B/A1比值、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排除冠心病(对照组)92例,确诊冠心病(冠心病组)10
采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对连翘切枝进行催花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蔗糖溶液可以促进连翘开花,高浓度的蔗糖溶液抑制开花.3%的蔗糖溶液处理效果最佳,不仅提高连翘的开花
目的:探讨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91例患者的117个颈部肿大淋巴结。依病理及随访结果将淋巴结分为良性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