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β-连环蛋白(β-catenin)为中心的Wnt通路的异常激活通常发生在结直肠癌发生演进的早期阶段。β-catenin在胞浆内异常蓄积并进入细胞核,是Wnt通路激活的关键事件,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演进过程以及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然而,引起β-catenin异位分布的确切机制目前仍不清楚,环氧合酶-2(COX-2)过表达、APC基因突变、E-cadherin膜表达缺失和β-catenin基因(CTNNB1)外显子3突变等因素,都有可能通过影响β-catenin异位分布而在大肠癌发生演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206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腺瘤和腺癌组织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β-catenin、APC、COX-2和E-cadherin蛋白在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分析了它们在大肠癌进展中的作用及其在临床病理及预后中的意义,探讨了APC、COX-2、E-cadherin表达异常、CTNNB1基因外显子3突变与β-catenin异位分布的相关性,特别是在APC蛋白不同表达条件下,COX-2过表达对β-catenin异位分布的影响;同时,以家族性腺瘤息肉病(F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基因突变系统筛查方法和甲基化特异性PCR筛查APC基因突变及启动子区高甲基化,研究我国大肠癌早期APC基因突变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1)β-catenin的异位分布参与结直肠癌进展的早期阶段,并且与结直肠癌的临床Dukes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5年生存率显著相关(P<0.05);E-cadherin膜表达减少与结直肠癌进展的后期,临床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5年生存率显著相关(P<0.05);(2)β-catenin异位分布与COX-2过表达以及APC失表达密切相关,其中COX-2过表达和β-catenin异位分布的显著相关性仅出现在APC蛋白失表达组(spearman’s相关系数r=0.233,P=0.013);(3)本研究中的FAP患者中,共检测出三种APC基因胚系突变,分别为c.31843187 delCAAA;c.1999C>T;c.5432C>T。在1例FAP患者在腺瘤组织中检测出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2例检测出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并与FAP症状严重性密切相关。在大肠癌组织中,未筛查到CTNNB1基因外显子3的突变。以上结果提示Wnt通路中β-catenin异位分布参与了大肠癌的早期进展阶段,而且与多种临床病理学指标以及不良预后显著相关,β-catenin异位分布有望作为大肠癌进展程度、细胞恶性转化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记;β-catenin异位分布与COX-2过表达和APC表达缺失显著相关性,而且APC蛋白表达状况对于COX-2与β-catenin相关性有重要影响;而E-cadherin膜表达减少、CTNNB1基因外显子3突变不是β-catenin异位分布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我国FAP患者APC基因突变筛查,不仅发现了2种新的胚系突变,而且体细胞性突变与胚系突变位点的关系也与西方高加索人的研究有区别,提示我国大肠癌发生早期APC基因的突变可能具有自身的特点。本研究可望为大肠癌的诊断与预后判断提供有效的分子标记,为进一步分析我国大肠癌的β-catenin异位分布的机制和作用、个体化使用COX-2抑制剂提供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