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以其巨大的优势已经被研究者应用于诸多的重要结构监测中,而在预应力混凝土桥墩横梁水化热和预应力安全监测中尚属首次,如何在结构中布设光纤、如何提高光纤的存活率以及针对体内预应力钢绞线的分布式监测技术尚有许多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据此本文进行了如下内容的研究和探索:1、分析比较了传统监测方法的优缺点和分布式光纤技术应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桥墩横梁水化热和预应力监测的理论可行性和优势;2、从理论上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的变化机理和预应力钢绞线的应力衰减影响因素,为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三维温度场的建立和预应力钢绞线的模拟提供了理论支持。3、通过现场实验,建立了一整套基于BOTDA技术的预应力混凝土水化热和预应力分布式监测系统;建立了预应力混凝土横梁的可视化三维温度场。4、结合实验现场的光纤布设经验,有效的解决了应变光纤监测体内预应力钢绞线光纤两头引出预应力结构困难的问题。5、利用有限软件建立了预应力混凝土桥墩横梁结构模拟加载的现场情况,分析了不同张拉应力条件下,预应力钢绞线应力的影响范围和大小。基于以上研究工作,取得了如下成果:1、首次实现了基于BOTDA技术的预应力混凝土横梁水化热监测,揭示了预应力混凝土横梁水化热三维温度场的变化规律;2、首次实现了预应力钢绞线的分布式应变监测,揭示了施工过程中多级荷载作用下钢绞线的应力变化过程;3、将传感光纤布设在预应力钢绞线表面,分布式监测体内预应力钢绞线的应力衰减过程,为预应力结构,特别是体内预应力钢绞线结构提供了一种新的监测手段;4、预应力钢绞线在张拉完成后是有一个明显的应力衰减过程的,这个过程所需的时间可能很长,但在张拉完成后一个月内衰减量可以达到衰减总量的7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