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国享有“庆典国家”的美誉,大到政府主导的国家传统文化庆典,小到地方举办的特产文化祭、学校校庆活动,一整年的时间都沉浸在浓厚的庆典氛围之中。韩国的地方庆典起源于农耕时代的祭天仪式,进入近代社会以来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发展趋于体系化、制度化、全民化。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以文化遗产、自然风物为依托的地方庆典本应成为地方标志性的名片和形象,但时下地方庆典尚未引起政府部门和普通民众的足够重视,存在主题雷同、内容陈旧、运作失当等问题。江陵文化祭作为韩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庆典,真正被中国人熟知是因为2005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由于它与中国的端午节一脉相承,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将江陵端午祭与中国端午节等同视之,江陵端午祭的申遗成功在国内掀起保卫传统文化、抵制文化掠夺的轩然大波。因此,通过分析两国端午祭的历史渊源,比较两国端午的起源差异,阐述江陵端午祭的发展过程和历史脉络,从而为中国地方庆典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成为现实需求。本论文分为四个章节。绪论部分阐述目前国内外关于韩国地方庆典的研究现状、论文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一章介绍韩国庆典的概念、特征;第二章采用文献分析法探索韩国地方庆典的起源和历史发展脉络,并对江陵端午祭进行实例分析,阐述中韩两国端午节起源异同;第三章分四个阶段介绍韩国地方庆典的发展过程,分别是1960-1983年起步期、1984-1997年振兴期、1998-2007年腾飞期,以及2008年以后的成熟期,详细分析历届政府的有关地方庆典的文化政策、法制建设和财政支援情况;第四章结合我国庆典发展的实际情况,阐述了韩国地方庆典的成功经验带给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