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第一腕掌关节周围韧带的走行、毗邻、形态、结构特点及其在稳定第一腕掌关节中的作用。第一腕掌关节为鞍状关节,影像学评估非常困难,我们应用应力位影像来评估第一腕掌关节的关节松弛,评估这种技术在不同测量者之间的一致性,初步得出正常第一腕掌关节桡偏的值,并比较男性、女性的差异。方法我们应用10例国人成年男性尸体手作为解剖标本,分别从第一腕掌关节的掌侧和背侧仔细地切除皮肤、皮下组织,切除大鱼际肌,显露关节囊,在解剖韧带之前全面观察关节囊,观察第一腕掌关节周围5条韧带的走行、毗邻和形态结构,观察第一腕掌关节运动过程中韧带长度的变化,并观察切除其中条韧带后关节稳定性的变化。选用66名天津医院门、急诊第一腕掌关节未损伤的患者进行应力位X线投照,具体体位为:患者坐位,肘关节屈曲90°,投照范围包括前臂远端10cm、腕和手,前臂旋前45°位,腕关节中立位,将双拇指平行排放,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相接触,指甲相互平行没有翘起,掌指关节轻度屈曲约15°-20°,指间关节0°,获得的图像作为实验组;选30名天津医院手外科住院病人拇指中立位X线图像作为对照组。由两名三年经验手外科医生测量两个数据:第一掌骨基底桡偏的宽度,第一掌骨基底关节面的宽度,并汁算两者的比值。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评估应力位和中立位时腕掌关节桡偏值的关系及男性、女性之间的关系,用配对t检验评估测量者之间数据的一致性。结果①腕掌关节周围主要有5条韧带:前斜韧带、后斜韧带、桡背侧韧带、第一掌骨间韧带和尺侧副韧带,其中后斜韧带和桡背侧韧带又统称为背侧韧带复合体。中立位时第一腕掌关节松弛、不协调,对掌位时第一腕掌关节协调、稳定。对掌是第一腕掌关节变稳定的关键,在对掌过程中,第一掌骨基底和大多角骨相互吻合形成鞍状关节,连同周围韧带尤其是背侧韧带复合体的作用,使第一腕掌关节从松弛、不稳定和不协调位转变为有相当稳定、协调位,手部肌肉也参与其中,拇短展肌使拇指外展,拇对掌肌使拇指旋转,拇短屈肌、拇收肌、拇长展肌进一步压缩腕掌关节,关节间隙变小,背侧韧带复合体缩短并变成斜行,这样就使第一腕掌关节获得了稳定和协调。如果切断背侧韧复合体,第一腕掌关节就会变得不稳定,进而发生脱位,即使前斜韧带是完整的,也会引起脱位;前斜韧带切断后第一腕掌关节仍能保持相对稳定。②共有66名患者(41名男性和25名女性)获得了应力位图像,RS的平均测量值为427mmm(1-8mm),AW的测量值平均为13.52mm(10-17.3rmm),平均比率为0.32,性别之间有显著差异,t检验证实女性的桡偏要比男性显著的高(P=0.026),测量者间在第一掌骨基底桡偏和第一掌骨基底关节面宽度两个参数上有较高的一致性(P=0.23)。结论第一掌骨喙、容纳第一掌骨喙进入的大多角骨凹陷和背侧韧带复合体(包括后斜韧带和桡背侧韧带)是第一腕掌关节解剖、功能和稳定性的关键,他们决定了在对掌最后阶段的稳定,从而产生足够的捏、握力量。应力位腕掌关节摄影可以评价关节松弛性和关节的异常情况,一致性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