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支气管扩张症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仍较高,在我国占呼吸病死亡率的第4位。由于诊断需依赖于肺部CT,致使误诊较多,低估其在发展中国家的流行性;所以诊断及治疗的不规范性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目的:收集整理临床数据,分析山东地区支气管扩张症病例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的相关数据分析,以期加深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认识,为处理支气管扩张症提供帮助。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数据库建立支气管扩张研究平台,整理山东地区5家综合性医院2006年1月-2012年2月285例由高分辨CT或CT证实的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住院及门诊病例,通过电话或预约专家门诊完善其数据,分析临床、影像学特征。结果:1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26±15.05岁,男性少于女性(42.5%为男性,57.5%为女性),有吸烟史的患者占22.5%。平均体重指数21.12±4.92,属于正常范围内,但略偏瘦;2按常见的支气管扩张病因分类,特发性支气管扩张(205/285例,71.9%)、感染后支气管扩张(除结核后支气管扩张,45/285例,15.8%)、结核后支气管扩张(31/285例,10.9%)、Kartagener综合征(2例,0.7%)、过敏性肺支气管曲霉病(1例,0.4%)、免疫缺陷(1例,0.4%),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以及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IBD)造成的支气管扩张未见。3临床表现:慢性咳嗽(77.2%)、脓痰(67.7%)、胸闷气短(46.7%)以及咯血(33.7%);湿罗音(稳定期49.5%,急性发作67.4%)和干啰音(稳定期27.7%,急性发作50.9%)。4影像:从支气管扩张的类型来看,柱状支气管扩张64例(22.5%),曲张型支气管扩张39例(13.7%),囊状支气管扩张57例(20.0%),混合型支气管扩张125例(43.9%)。71.9%的病例累及两个及两个以上肺叶,61.8%是累及双侧肺叶。5肺功能检查:112名患者中,39.3%的患者肺功能正常;其余肺功能异常的病例中,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占38.4%,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占10.7%,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占11.6%。与其他类型的支气管扩张患者相比,囊性支气管扩张患者合并肺功能损伤的风险也最大。6痰培养及药敏:有138例患者进行317例次痰液细菌培养,培养出致病菌226次,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73.5%)、大肠埃希氏菌(8.2%),4例次为葡萄球菌(1.9%),1例次为肠球菌(0.5%),鲍曼不动杆菌(3.8%),念珠菌(4.9%),曲霉菌(6.2%),结核分枝杆菌(1.4%)等病原菌。病原学结果提示真菌感染的部分病例,同时行G/GM试验,阳性率为2/6例(33.3%)和3/16例(18.8%)。结论:1山东地区的支气管扩张患者主要病因为特发性支气管扩张;2通常表现为反复的咳嗽、咯痰、咯血、胸闷气短以及顽固的肺部湿罗音。3肺CT表现为混合型支气管扩张最常见;多累计双肺;4半数以上患者的肺功能异常,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最为常见;累及双肺的支气管扩张患者可能较其他患者更为严重。5铜绿假单胞菌可长期定植于患者肺部,不易清除。急性发作期时,参考G试验和GM试验可指导部分患者针对抗真菌物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