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世界脑卒中组织(WSO)最新调查显示,全球每年新增1690万脑卒中患者,预计到2030年全球首发脑卒中患者将达2300万,脑卒中幸存者也将会达到7000万,脑卒中已经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已经是世界上第一位,其中青年脑卒中发病率为4.4%~15.9%,致残率约占75%,青年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承担着家庭和社会的重要责任。脑卒中治疗和康复时间长、费用高,患者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且多数伴有心理问题,这些都会加重患者家庭和社会负担。目的调查豫北地区青年脑卒中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现状,分析影响青年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因素,并进一步探讨青年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及强度,为临床针对性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抽取在豫北地区四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的230例青年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青年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调查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自我效能感水平、疾病感知程度、社会支持和焦虑抑郁情况。全部数据录入Epidata 3.1软件,采用SPSS 24.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青年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影响因素,采用R 3.6.2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分析影响自我管理水平的变量之间的作用路径和强度。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230份,其中有效问卷226份,有效率98.26%。1.青年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总体得分为(85.38±15.77)分,其中较差自我管理水平占28.32%,中等占57.08%,良好占14.60%。2.青年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总体得分为(24.21±6.89)分,其中低水平自我效能患者占23.89%,中等占53.98%,高水平占22.13%。3.青年脑卒中患者疾病感知总体得分为(40.13±7.46)分,其中较差疾病感知占32.74%,中等占8.85%,良好占8.41%。4.青年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总体得分为(41.95±6.80)分,其中,主观支持得分为(24.12±4.28)分,支持利用度得分为(7.53±1.76)分,客观支持得分为(10.30±3.12)分。5.青年脑卒中患者焦虑平均为(8.49±3.07)分,抑郁平均为(8.19±3.18)分,研究对象中137例(60.62%)患者存在焦虑,133例(58.84%)患者存在抑郁。6.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青年脑卒中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在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医疗付费方式、自理程度、家族史和吸烟饮酒史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21,社会支持与自我管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46,疾病感知与自我管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58,焦虑抑郁与自我管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36。7.结构方程模型显示,自我效能对自我管理有正向作用,路径系数为0.135,社会支持对青年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有正向作用,路径系数为0.637,疾病感知对自我管理有负向作用,路径系数为-0.106,焦虑抑郁对自我管理有负向作用,路径系数为-0.165,其中自我效能和焦虑抑郁在社会支持、疾病感知和自我管理间有中介效应。结论青年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属于中等水平,可通过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