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关是国家的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在保障供应链安全、加快货物顺畅流转以及促进贸易便利化等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明显。自贸园区是我国目前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手续最简化、通关最便捷、功能最齐全、运作最灵活的区域。从深层次的意义上说,自贸园区肩负着我国在新时期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是国家战略需要。建立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自贸区,有助于搭建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双向互联、要素自由流动的试验田,探索建立既共存互赢又能自我保护的法规体系。自贸园区设立后,意味着海关监管必须减少,审批程序必须更加灵活简化。自贸园区的海关监管模式如何既能严密监管又能满足社会需求,这需要海关认真思考。而国内自由贸易区内的海关监管模式除了提出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整体设想外没有其他监管模式的创新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如果没有对自由贸易园区认真深入的探索研究,自由贸易园区的海关监管只能停留在简单的复制国外模式,也较难总结出适合我国的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自贸区海关监管模式,更无法为今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升级为自由贸易园区提供可具参考价值的新型海关监管模式的经验。在对外开放新格局战略背景下,研究自由贸易区的海关监管问题,对于海关监管模式的转型升级,构建我国全方位立体的自贸区新型海关监管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章的整体思路是结合风险管理理论、整体性治理理论等公共管理的有关前沿理论,对当前我国的海关监管模式进行全面剖析。以上海自由贸易区来具体探讨中国海关新型监管模式未来的出路,主要有两点考虑:一是上海自由贸易园区作为对外开放最前沿的地带,同时作为海关特殊的监管区域享受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研究上海自贸区的海关监管对于自贸区乃至中国海关监管模式的完善都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二是作为国家首个具有试验功能的上海自贸区,其改革试点成功与否决定了中国海关监管模式能否摆脱传统海关体制的束缚,对于探索自贸区新型的海关监管模式也至关重要。通过客观的审视上海自贸区所反映出来的中国海关监管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并运用SWOT分析工具将海关监管模式的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的机会、威胁进行综合分析,找出提升海关监管效率和质量的核心要素,并尝试构建海关监管模式的基本架构,同时借鉴国外自由贸易区的改革举措,创造性的构建适合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自贸区海关监管模式,以弥补我国传统海关监管模式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