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写作缘于对题材间杂糅问题的关注。明季山水画酝酿了极为丰富的园林作品,表现相似内容的绘作常常由于人物活动目的不同而产生细微差异,带来题材划分标准不甚明确的问题,频频出现的“茶事”元素往往隶属于“纪游”、“别号”、“雅集”、“送别”等题材,其独立性通常被学者模糊。将时空范围限定在明代吴中地区,选择文徵明的茶事作品,试图结合画家特殊人生经历,演绎出茶与画之间的互动魅力。从文徵明生平、茶事题材发展两方面着手,特别铺陈主人公科考不第、受荐入仕、退居林下的坎坷遭际,并详述了“茶事”因为自身不可替代的文化注解而可以剥离于其它题材的方式,为后续作品分析埋下伏笔;按由表及里、层层内转的逻辑顺序,分别从创作契机、作品特征及内涵三个角度,剖析画家为交游与抒发情志而作、以画面描写或以诗文题记的“茶事图”,表达退居林下、悠游于山水间的内心独白;文徵明为“茶事图”发展倾注了“陶潜式”的淡泊思想,为其后嗣及门人作出了优秀表率,后来者的承继无论产生何种变奏,此要旨一以而贯之。文章倚赖于文献资料的基础爬梳,以图文互证法,对传统山水题材作出细分,并为文徵明研究提供新视角的观察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