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羧酸类稀土钐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n191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土羧酸配合物作为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稀土有机发光材料一直以来就是研究的热点。该类配合物不但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发光性能,而且所用的多羧酸配体具有多种多样的配位模式,可以形成大量新奇有趣的拓扑结构, 2,6-吡啶二甲酸就是其中的一员。本文采用2,6-吡啶二甲酸为配体利用其不同的配位方式与稀土硝酸钐反应设计合成出三种稀土钐的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测试手段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对三个稀土钐金属配合物进行了固态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的测定,研究了它们的发光性能。首先将2,6-二甲基吡啶利用高锰酸钾氧化制备成配体2,6-吡啶二甲酸。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熔点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利用2,6-吡啶二甲酸为配体与硝酸钐、异烟酸按2:1:2的摩尔比在160℃下反应后得到淡黄色块状晶体C58H64N6O34Sm2 (Sm1)。研究了稀土配合物Sm1的固态发光性能,以λmax=321nm作为激发波长,在稀土配合物Sm1的固态荧光发射光谱中分别在486nm(4F3/26H5/2)、540nm(4G5/26H5/2)、580nm(4G5/26H7/2)和622nm (4G5/26H9/2)处对应着钐离子的特征发射跃迁。利用2,6-吡啶二甲酸为配体与硝酸钐、异烟酸按3:1:3的摩尔比在160℃下反应得到淡黄色针状晶体C43H45N7O32Sm3 (Sm2)。研究了Sm2的固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340370nm处有较强的吸收谱带,相对于由金属离子微扰的吡啶环π→π*跃迁。在配合物Sm2的发光性质研究中,以334nm作为激发波长,在配合物Sm2的荧光发射光谱中在465nm(4F3/2→6H5/2)和549.8nm(4G5/2→6H5/2)处对应着钐离子特征发射跃迁。利用2,6-吡啶二甲酸为配体与硝酸钐、异烟酸、L-脯氨酸按2:1:2:2在蒸馏水中,加热回流5h后得到晶体C14H14N2O14Sm (Sm3)。配合物Sm3的一维结构通过氮和氧原子与自由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形成氢键,并通过吡啶环的π-π堆积形成三维的超分子结构。研究了Sm3的固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340370nm处有较强的吸收谱带,相对于由金属离子微扰的吡啶环π→π*跃迁。对配合物Sm3进行了发光性能研究,在Sm3的荧光发射光谱中由于配位水分子的淬灭效应而在没有测得钐离子特征发射谱带,但在354nm处得到了的基于配体中心的π*→π荧光发光。
其他文献
由纯碳原子构成的笼状富勒烯分子,是典型的零维材料。最近科学界对由富勒烯分子为组成单元所构成的各种形貌的一维、二维纳米晶的关注引起了富勒烯发现以来的新一轮研究热潮,
针对低温工程和航空航天领域诸方面对材料热膨胀性能的特殊要求,探索了在低温区具有优良负热膨胀性能的掺杂锰铜基氮化物材料,探讨了宽温区负热膨胀行为的机理,并将所发现的
订立保险合同时的如实告知问题是保险实务中最易于产生纠纷之处,本文试图从我国保险法在该方面的疏漏处着手,从几方面探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措施.
大豆分离蛋白(SPI)薄膜材料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天然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为改善SPI薄膜的脆性和水分敏感性能,本论文采用共混方法对SPI进行了改性,并对所得共混薄膜
本文采用射频PECVD方法,以CH4和Ar为气源在不锈钢、模具钢Cr12钢、树脂材料PMMA等基底上制备出类金刚石(DLC)薄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
以聚丙烯为主的通用塑料高性能化是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聚烯烃与热塑性弹性体(如乙烯-1-辛烯共聚物等)共混是提高聚烯烃性能的一个重要途径。将等规聚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先驱。1882年(光绪八年),他曾跟随吴长庆前往朝鲜,支援朝鲜平定"壬午兵变",并与朝鲜士大夫结交。从此以后,他与
水土流失是秦岭地区生态建设的最大障碍,不仅降低涵养水源的能力,加剧洪涝灾害,威胁水质安全,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等。结合该地区现状,提出要启动新的水土保持项目,增加资金投入
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使人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之间收入分配的差异,社会生活及工作中带来的心理压力造成
<正>通过灯具租赁和回收利用,昕诺飞与荷兰史基浦机场实现商业互惠双赢,同时有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灯泡不是买的,而是租的。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