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投资主体多元化及与此相适应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这两个因素的结果。银行公司治理问题也因成为银行业稳健经营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引起普遍的关注。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占据支配性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不仅在微观上影响到国有商业银行体系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竞争力,而且还在宏观上影响到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经济增长的潜力与质量。在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的众多因素中,国有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治理结构的问题已经成为最为关键性的因素之一。这个问题若得不到解决,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就不可能实现。事实上,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金融市场开放时,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并不仅仅表现为金融市场上的经营活动的竞争,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治理结构方面的竞争。因此,积极建立有效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应当成为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核心。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应该是一种利益相关者治理,应更多的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应以内部治理机制为主,特别是要突出以风险控制为主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在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中,应积极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要积极发挥董事会对与银行公司治理的核心作用。就本文的结构看,除引言外,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本文首先对公司治理理论进行理论分析,包括新古典经济学提出的两权分离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及利益相关者理论;在第一部分还分析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公司治理所应遵循的原则、标准以及银行公司治理的目标。其次,论文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与困境,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简要回顾,指出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第三,提出按现代银行制度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