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伤寒论》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中的外感病部分。成书后不久,即散乱流失,西晋王叔和对其进行了首次整理。在后人传抄过程中,《伤寒论》形成了多个不同传本。宋臣校定本因其内容完备,且经过全面、细致的校勘,保留了大量校勘资料,是研究《伤寒论》的较好版本。作为经典医籍,历代学者对于《伤寒论》文献方面的一些问题,已有相当数量的探讨,但时至今日,在《伤寒杂病论·序》、“辨脉法”、“平脉法”、“伤寒例”、“法文”、诸可与不可、大字小字校文等内容上,依然有一些问题存在争议,尚无定论。本文运用传统文献学方法,以赵开美刊刻本为研究对象,结合《伤寒论》的早期别传本与传文,在经过大量比勘工作、掌握详尽资料的基础上,对宋臣校定本《伤寒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文献研究,就以上问题作出了客观分析和深入探讨;提出了“辨脉法”、“平脉法”为仲景著作中原有内容、“伤寒例”应成于王叔和、“法文”并非“397法”、“397法”是指六经至劳复篇条文数、诸可与不可篇及三阴三阳篇并非源于同一传本等观点;进而彰显“平脉法”、“辨脉法”、“伤寒例”、“法文”、诸可与不可等各部分内容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