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ESⅢ上hc→π+π-J/Ψ跃迁过程的寻找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geng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粲夸克偶素的衰变是研究和寻找新型强子的理想场所。对粲偶素粒子的产生和衰变性质的研究在检测和发展QCD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由于J/Ψ,ψ产生的截面大、产额高,所以他们的衰变是很好的IG,JPG过滤器。   2001年至2002年,BESⅡ采集了1400万ψ’数据样本。令人激动的是,从2009年3月6日到4月13日,BESⅢ上一共采集了约106.4M的ψ(2S)事例,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数据量,大约是CLEO-c数据量的4倍。这为研究粲夸克偶素的衰变和寻找新型强子提供了有利的实验条件。   2009年在对hc(1P1)的研究中,BESⅢ测定了hc(1P1)的质量M(hc)=3525.10±0.17±0.13MeV,ψ(2S)→π0hc(1P1)的绝对分支比Br(Ψ(2S)→π0hc(1P1))=(7.93±1.05±1.11)×10-4,这是世界首次的测量,并且对M(hc)的结果和CLEO-c的测量结果相吻合。   在本文中,我们将利用BESⅢ上采集的ψ(2S)数据样本,对信号道hc→π+π-J/ψ、参考道η→π+π-π0以及各个本底道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分析。力求找到hc→π+π-J/ψ存在的依据。
其他文献
许多社会、生物等复杂系统可以用复杂网络来进行描述,网络中的节点表示系统中的个体,边表示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近年来,复杂网络成为一种描述和分析复杂系统的有效手段并成为一
本文前半部分以肉桂酸及其衍生为配体,合成了6种铕金属有机配合物,依次是肉桂酸铕、对氯肉桂酸铕、对甲基肉桂酸铕、对甲氧基肉桂酸铕、对羟基肉桂酸铕和对硝基肉桂酸铕。通过
开封:梦回东京  天街上尽列珠玑,小巷内遍盈罗绮。  霭霭祥云笼紫阁,融融瑞气蹿楼台。  ——《水浒传》  对今天的开封人而言,历史的繁华与今天的城市似乎并没有太大关系,那个曾经创造了中国经济文化巅峰的大宋王朝,被决堤的黄河水掩埋在深深的地下。也可能更少有人知道,2005年5月22日《纽约时报》在评论版中曾罕见地以中文标题发表著名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夫的评论文章《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文中
超短脉冲是用来探索超快时域过程的关键,对于超短脉冲的研究几乎已经接近了它的极限——飞秒级,飞秒级可以探测分子尺度的动力学过程,但是无法去更深地研究电子的运动过程。阿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