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麻木患者的肌电图变化情况,下肢感觉评分的变化情况,并与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对比,观察针刺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麻木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旨在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治疗以及疗效评估提供安全、有效、合理的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将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出现下肢麻木,肌电图检查F波有异常变化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推拿及腰椎牵引治疗,而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行针剌,针刺腰部夹脊穴、太溪、涌泉等诸穴,留针时间30min,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通过对组内和组间的前后对照比较,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肌电图中胫神经和腓神经F波的变化情况,下肢感觉评分的变化情况,夹脊穴压力反应。于两疗程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的疗效评定,并对所得数据行统计学相关处理。结果(1)治疗组30例,临床治愈15例,好转12例,无效3例;对照组30例中,临床治愈10例,好转11例,无效9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胫神经和腓神经的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胫神经和腓神经的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比治疗前均明显加快,皆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比对照组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前两组肌电图F波的出现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肌电图F波出现频率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增多,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F波出现频率治疗组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后两组间下肢麻木症状明显改善。结论1.针刺配合药物、推拿及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麻木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2.针刺配合药物、推拿及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麻木的胫神经及腓神经F波传导速度及频率改善明显;3.肌电图F波可以作为判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麻木疗效的评定方法,也可以为我们下一步系统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大样本研究奠下基础。4针刺配合药物、推拿及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麻木症状改善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