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言情小说在美国受到广大读者前所未有的追捧。事实上,日趋流行的“垃圾文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受到学界的密切关注。本文在查阅大量有关文献后发现20世纪和21世纪均有不少学者坚称言情小说尽管在不断变化,但其本质始终是公式化的爱情幻想,小说中的女性完全依附于最终与男性的结合取得自我实现。然而本文以《纽约时报》畅销言情小说家丽莎.克里帕的《查韦斯家族系列》为研究样本,提出美国当代言情小说中的女性并非被动等待着白马王子给她们带来幸福美满的结局,而是根据自已的阶级背景定义何为自我实现并采取相应方式取得自我实现。本文结合自我实现在字典中的定义及其在言情小说文献中的具体内涵将女性在言情小说中的自我实现范围拓宽至个人奋斗,两性关系和家庭关系三个层面,并列出女性在每个层面取得自我实现的具体标准。此外,本文采用吉尔伯特-科尔的阶级划分模型将所选小说中的四个女主人公划分为顶层阶级,中层阶级和底层阶级,并据此探讨在作者的呈现中不同阶层的女性如何定义自我实现并达到自己定义中的自我实现。本文经分析得出如下发现:在个人奋斗层面上的自我实现,顶层阶级追求自主决定权,中层阶级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底层阶级追求经济独立。在两性关系层面上的自我实现,顶层阶级追求两性平等,中层阶级追求激情,底层阶级追求性满足。在家庭关系层面的自我实现,顶层阶级追求家人的物质支持和情感支持,中层追求家的情感慰藉,底层阶级以家人的幸福快乐为自我实现。另外,本文还发现不同阶级的女性根据自己的手中的资源采取不同的方式取得各人定义中的自我实现。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进一步分析不同阶级女性的诉求并非一成不变地被原生家庭的阶级所固化,而是在不同的时期利用积累的资源实现最迫切的诉求。此外,本文还联系美国社会现实讨论言情小说中反映出的现下美国女性生存状态以及小说中与现实不符的择偶趋势。总的来说,此研究从阶级的角度切入美国当代言情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学术空白,并向大众揭示所谓的“垃圾爱情故事”中也蕴藏着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