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浪潮的推进和世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同声传译作为各类国际经济会议和文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得到广泛应用。在同传任务中,译员承受着“一心三用”的巨大压力:源语信息吸收、信息解码与译语信息表达同时进行。同传的复杂性要求口译员必须综合运用各种策略来减轻脑力负荷,从而达到更好的口译效果。本文主要关注同声传译,从同传策略应用的角度对同声传译进行深入研究,并由此提出对同传培训的启示。作者注意到该领域的历史研究仅仅探讨了各种同传应对策略的运用,所以本文试图针对各种策略提出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法,旨在更有效地指导同传实践和完善同传培训方法。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研究同声传应用策略以及培训方法,从而使译员能在同传现场更好地调遣可用脑力资源,控制口译进程,优化口译效果。首先,本文全面地阐述了同声传译的任务、特征以及同传过程中译员可能面临的困难。其次,作者系统地回顾了对同传策略的历史研究成果。全文以吉尔的“同声传译多任务处理模式”作为理论框架,详细地分析了译员应如何合理分配有限的认知能力来减轻脑力负荷,完善口译效果,而后又以此阐释了译员必须合理应用各种策略的原因。此外,作者还尝试性地从培训人员、培训环境、培训素材和受训人员的基本素质四个方面阐述了举办同传培训的前提,从而确保培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作者还总结了同传培训的三个阶段——起步、实证和巩固,展现了从一个基础学员到职业同传的发展过程。再次,作者详细论述预测、顺句驱动、信息重组和省略四种常用的策略,并辅以精心选自同声传译现场实例予以说明。而后针对当前同传策略研究在译员培训方法设计上的空白,对每项策略提出相对应的培训方法,为同传培训提供启示性。作者希望提出同传培训应以策略为导向,注重培养译员应用策略的能力。训练有素的职业译员应该具备为跨文化交流搭建桥梁,助其实现预定目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