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方式对奶牛生命周期评估及乳成分的影响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667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四个试验研究了有机牛奶与常规牛奶在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生产性能、牛奶组成成分和营养价值三方面的区别。 试验一:初步建立了牛奶生命周期评估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我国有机与常规牛奶生产体系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有机奶生产增加了土地消耗,减少了能源消耗;没有减少甲烷排放量,但有效减少了对酸雨、富营养化和温室效应的影响。并对我国有机奶和常规牛奶生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试验二:分析了生产有机奶、常规牛奶两个奶牛场的生产数据,比较其生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生产方式降低了奶牛的产奶量,降幅达16.5%,乳成分较高,但仍处于常规牛奶的波动范围之内。 试验三:选用60头产奶量、胎次、泌乳天数相近的奶牛,分为4组,每组15头,饲养方式分别按:有机舍饲、有机放牧、常规A(日粮中添加膨化大豆,调控CLA含量),常规B(日粮不进行调控),测定牛奶脂肪酸组成。另将有机放牧组奶样加热处理,与加热前比较脂肪酸组成。研究结果表明:放牧对有机牛奶脂肪酸组成影响不显著,加热处理对牛奶的脂肪酸组成几乎没有影响。有机放牧与有机舍饲组与常规B组相比,亚油酸C18:2含量低(分别为P<0.01、P<0.01),c9t11CLA含量高(分别为P<0.01、P<0.01),c9t11CLA/LA分别是常规B组的2.1倍和2.5倍,但常规A组也可以达到较高的c9t11CLA/亚油酸比值。因此该比值可以作为区别有机奶与常规牛奶的参考指标。ω-3/ω-6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有机舍饲组和有机放牧组显著高于常规B组,但与常规A组差异不显著。测定有机舍饲组、有机放牧组、常规B组牛奶中维生素A、D、c、E含量,每组4个重复。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舍饲组和有机放牧组中VE含量较高,分别是常规B组牛奶的1.29倍和1.87倍,VC是常规B组牛奶的1.74倍和2.25倍。VA、VD差异不显著。 试验四:采集5组有机奶和5组常规奶,分析钙、镁、钠、钾、铜、铁、锌、锰八种元素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牛奶中Ca含量比常规牛奶高33%,Mg高54%,Cu低54%,Zn低43%,Na、K、Fe、Mn差异均不显著。
其他文献
本研究主要是对手工克隆(HMC)法在牛体细胞核移植中应用的各个技术环节进行探讨尝试。研究发现,利用切割半卵法去核,徒手切割卵母细胞的存活率与机械切割的差异不显著(85.6%vs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