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胱抑素C比值对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和肝脏毒性的预测价值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intia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晚期肺癌患者预后较差,生存质量堪忧,居全球癌性死亡首位。化疗是小细胞肺癌和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潜在的毒副反应,尤其是化疗后骨髓抑制和肝脏毒性,影响了化疗周期的连贯性,降低了化疗效果。因此,研究肺癌化疗后的骨髓抑制和肝脏毒性的潜在危险因素,尽早施加临床干预,对于减少化疗后骨髓抑制和肝脏毒性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旨在分析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和肝脏毒性的发生风险以及潜在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并通过分析肌酐/胱抑素C的比值(R=Cr/CysC)与化疗后骨髓抑制和肝脏毒性之间的关系,评估其与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或者肝脏毒性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和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收录、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10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吸烟史、影像检查结果、局部或远处转移、化疗方案、手术、术后病理结果。收集整理了患者化疗前1周内和化疗4周期内的血常规、肝肾功的检验结果。将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或肝功能异常的归为病例组,未出现骨髓抑制或肝功能异常的归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探讨肺癌患者基本临床特征与化疗后骨髓抑制或者肝功能异常之间的相关性。根据肌酐/胱抑素C的比值及其AUC的分布四分位数将比值分为低比值(R≤61.6033)、中比值组(61.6033<R≤82.7990)、高比值组(R>82.7990),分析肌酐/胱抑素C的比值与化疗后骨髓抑制和肝功能异常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单样本K-S验证正态分布,采用x2检验或者Fishers精确检验法分析研究化疗后骨髓抑制或肝功能异常的风险因素以及肌酐/胱抑素C的比值与化疗后骨髓抑制或肝功能异常的相关性。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8例肺癌患者,包括6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41例小细胞肺癌患者。64名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其中48名(75%)患者为1度或者2度骨髓抑制。患者年龄(<50岁Vs.≥50岁,x2=8.918,P=0.003)、性别(x2=5.980,P=0.014)、血白蛋白水平(x2=26.838,P=0.000)、酗酒史(x2=5.137,P=0.023)、化疗方案中铂类的种类(x2=10.180,P=0.001)与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具有统计学相关性。通过评估化疗4周期内肝功能,共有58例(53.7%)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分级发现,58例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中的绝大部分(79.3%)为Ⅰ级肝功能异常,未出现肝功能异常Ⅳ级的患者。患者体重指数BMI(x2=5.747,P=0.017)、酗酒史(x2=20.145,P=0.000)、临床分期(x2=10.580,P=0.001)与肺癌患者化疗后肝功能异常具有统计学相关性。肌酐/胱抑素C的比值受到血HDL水平(x2=6.402,P=0.046)、白蛋白水平(x2=7.329,P=0.023)和肺癌临床分期(x2=9.790,P=0.007)的影响。肌酐/胱抑素C的比值与骨髓抑制(x2=10.662,P=0.005)和肝功能异常(x2=13.258,P=0.001)的发生风险明显相关,低比值组(Cr/CysC≤61.6033)患者骨髓抑制或肝功能异常的发生风险增高。  结论: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或肝脏毒性的发生受到患者基本临床特征的影响。血HDL水平、白蛋白水平和临床分期会影响肌酐/胱抑素C的比值。肌酐/胱抑素C的比值较低的肺癌患者接受化疗后,骨髓抑制或肝脏毒性的发生率较高。肌酐/胱抑素C具有预测化疗后骨髓抑制和肝脏毒性发生风险的潜在价值。
其他文献
膝关节的正常功能取决于光滑的膝关节表面和较低的摩擦指数。这样的表面是由关节软骨提供的。虽然关节软骨是新陈代谢活跃的组织,但它缺乏支持修复和重建的血液供应。因此,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