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十年来,人们通过破坏性地震的震害调查发现,在其它条件相同,场地类别不同时,震害的差异很大,因此认为场地类别对震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随着强震观测资料的积累,人们又通过强震记录的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这一观点。场地分类的研究成为地震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课题。然而,我国现有的钻孔等场地分类方法,仅能满足城市和重要工程场地场地分类的需要,难以用于实现区域性乃至全国性区域的场地分类,因此,有必要探索与研究新的场地分类方法,从而实现区域性乃至全国的场地分类。为实现这一目标,本文进行了如下研究:详细阐述了适于区域性划分场地的两种新场地分类方法,即基于场地成因和基于地形坡度的场地分类方法,并应用这两种方法对我国的场地进行划分。基于场地成因方法的划分过程为:搜集比例尺为1:50万和1:20万等地质资料,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地质资料数据进行整合和管理,并对区域的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建立地质成因类型与特征和场地分类关系,形成地质条件和我国场地类别的关系矩阵,从而完成我国场地的分类;基于地形坡度的场地分类方法的划分过程为:利用数字高程数据,对区域性场地地形数据做坡度分析,建立坡度值与场地类别之间的对应关系,应用该对应关系实施区域范围内的场地类别划分。在应用上述两种新场地分类方法的进行场地类别划分的过程中,本文利用GIS的二次开发功能,开发了应用两种新场地分类方法划分场地类别的程序模块,应用这两个模块,完成了基于场地成因和地形坡度的场地分类方法的全国场地分类,并绘制了我国的场地分类图。为了验证此分类图的准确性。本文又搜集了大量的工程钻孔资料,按照规范要求划分钻孔点的场地类别,在GIS环境中形成点图层,将该点图层与全国的场地分类图配准叠加并进行对比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这种分类方法与通过钻孔资料获得的场地分类比较接近,说明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在对以上区域性场地分类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接着又研究了基于该方法所绘制的场地分类图在工程地震中的应用:其一,在进行设定地震分析过程中,利用场地分类图考虑了场地条件的影响;其二,在对广东省进行地震动区划的过程中,也利用场地分类图考虑了场地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与不考虑场地条件,对地震作用的影响很明显,考虑场地条件的方法在理论上也更加合理。同时也说明,本文研究的区域性场地分类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最后,本文结合Web GIS技术完成了整个信息发布系统的集成,该集成系统可以实现网络用户在Web浏览器下的全国场地分类信息的浏览和数据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