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大剂量5万u/次,中剂量3万u/次,小剂量1万u/次)尿激酶对脑出血微创置管术后患者脑内血肿溶解引流的效果、临床疗效、安全性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合适剂量,以保证疗效,避免浪费,减少可能的副作用,并对临床现象作出相应机制推测。方法:选择行脑内血肿微创置管术的脑出血病人66例,所有患者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成人自发性脑出血诊断标准(WS320-2010)》,并制定排除标准,以剔除可能对结果有干扰的病例。所有入选患者脑内血肿量在35~50ml之间,自发病开始至应用尿激酶时间在10-14小时之间。根据尿激酶给予剂量,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22人)给予尿激酶1万u+生理盐水5ml溶解后脑内引流管注入;B组(22人)给予尿激酶3万u+生理盐水5ml溶解后脑内引流管注入;C组(22人)给予尿激酶5万u+生理盐水5ml溶解后脑内引流管注入。以上三组患者均在尿激酶注入后夹闭引流管,2小时后放开,每8小时注入一次尿激酶,共注入6次。注意防治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立即复查CT检查,注射6次尿激酶后再次复查CT,多田公式计算血肿体积,然后计算出血肿清除率,血肿清除率=(术后注射尿激酶前血肿体积-注射尿激酶6次后血肿体积)/术后注射尿激酶前血肿体积,术后常规止血、应用抗生素、脱水、保护脑细胞、预防应激性溃疡、支持营养等治疗,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注射6次尿激酶后脑内血肿清除率、术后第14天致残MRS评分、术后14天GCS评分等指标。结果:在脑出血患者行脑内血肿置管引流术治疗中,从临床疗效看,尿激酶1万u组(A组)、3万u组(B组)、5万u组(C组)任意两组脑内血肿清除率、术后第14天致残MRS评分等、术后14天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从术后并发症看,3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B组癫痫发生率分别与C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癫痫发病率要明显小于C组。结论:在脑出血患者行脑内血肿置管引流术治疗中,应用尿激酶可以促进血肿溶解排出,减少血肿毒性和占位效应。应用尿激酶1万u、3万u、5万u这三种不同剂量组取得的临床效果相似,从脑内血肿清除率、术后第14天致残MRS评分等、术后14天GCS评分这几个指标看,数据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癫痫术后发生率5万u组明显较其余两组高。在本研究中,不同剂量尿激酶在本试验中对脑内血肿引流效果无明显差异,小剂量尿激酶疗效未见降低,而副作用少,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