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检测显色培养基的研制与应用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引起人类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之一。我国每年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屡见报道,其危害仅次于沙门菌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我国食品卫生监测的必检项目之一,国际上对其肠毒素的检测也已列入食品卫生检验法规范围中。我国对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主要是以国家标准GB/T4789.10-2010和检验检疫系统行业标准SN/T0172-2010为依据,但由于这两种方法均需检测时间4-5天且操作繁琐,不能满足食品安全实时检测的需求。寻求简单、快速、经济、实用性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法已经成为当下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显色培养基方法是在选择性培养基中加入特异性酶显色底物,将微生物的选择性培养和特异性酶测试相结合以实现快速检测的特点。目前已有少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产品出现,但主要为国外进口产品,价格昂贵、检测成本高及购买不方便,使其推广应用受到限制。   目的:   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某些抑菌剂的抵抗力和酶底物显色的方法研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并对其进行检测效果评价,建立快速、特异、灵敏的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方法。   方法:   以营养琼脂为基础,添加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营养成分以及抑菌剂,如丙酮酸钠、氯化钠、氯化锂和亚碲酸钾等,结合酶显色底物及其添加方式,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筛选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StaphylococcusaureusChromogenicMedium,StCM)配方。   分别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CMCC(B)26003以及其他食源性微生物标准菌株、280份面制食品样品,与国标法Baird-parker培养基相比较,在37℃培养18-48h,从显色效果、出菌率、特异性、灵敏度和检测时间等方面综合评价StCM培养基的检测效果。   结果   经单因素和正交优化实验筛选出的StCM培养基配方如下:蛋白胨10g/L、酵母粉5.0g/L、丙酮酸钠5.0g/L、氯化钠20g/L、亚碲酸钾20mg/L、氯化锂5g/L、琼脂15g/L、5-溴-4-氯-3-吲哚基磷酸酯0.3g/L、pH7.4。   StCM培养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特异性,经37℃培养18-24h,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为蓝色,其他食源性致病菌无菌落生长,结果易于观察;与Baird-parker相比,检测时间缩短到18h。StCM培养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出菌率为(90.2±6.7)%;与Baird-parker平板相比,金黄色葡萄球菌在StCM培养基上的出菌率没有统计学差异(t=1.395,P>0.05)。StCM培养基方法和Baird-parker培养基方法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性达到了0.979。对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分析,结果具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5.357,P<0.05)。用食品样品进行评价,StCM与国标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x2=0.9,P>0.05)。   结论:   自主研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检测培养基具有快速、特异、灵敏等优点,适用于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初筛。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合肥市中老年(45~60岁)人群超重/肥胖、肥胖、中心性肥胖、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患病情况。并探究该人群成年后体重的变化与中老年期心血管风险因素(高血压、IFG、血脂异常)的相关性,为今后的慢性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于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安徽省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参与健康体检的
背景与目的:   砷是一种环境毒物和人体致癌物,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分布。包括我国在内,全球有70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受砷污染地下水的影响,慢性砷中毒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