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风景区近自然绿色设计方法的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w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景观绿化如何使地球资源达到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是一项永久的课题,近自然林业理论为风景区的绿化设计提供了一种模式,但是按照近自然林配置模式进行的风景区绿化设计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未有统一的评价体系和指标。本研究从九华山风景区改造区域四周的群落结构和植物景观入手,引入近自然林业的理念与技术,构建近自然植物配置模式,以期为今后风景区植物配置与造景提供理念和方法。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构建近自然的景观分析技术路线:根据总平面图依据景观规划和景观的相似性将景观改造区域的绿地划分成几个绿地区域;对每块绿地的内部景观要素和外部森林群落的辐射作用进行分析,依据景观衍射的理论,同时考虑各方向自然景观的延续,以模拟自然,接近自然的手法考虑近自然式的植物配置;植物配置时,考虑地形和外部森林群落对其辐射作用,以乡土树种为主,充分利用当地的野生花草,营造层次丰富的乔、灌、草、花相结合的近自然植物景观空间,使其更接近自然群落,更加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   2、在九华风情河河岸带植物群落景观分析中,调查了九华风情河沿河植物群落类型,设置了2 块样地,主要植被类型为枫杨天然次生林,分析了主要植物景观,将河岸带植物划分为4 块绿地设计区域,构建了近自然的植物配置模式。   3、在神光广场的群落景观分析中,调查了神光广场周边森林群落类型,设置了7 块样地,对7 块样地的森林植物群落进行分析,主要植被类型为:马尾松林群系、杉木林群系、金钱松林群系、枫香林群系和竹林群系,分析了每个群系的植物景观。将神光广场划分为四个区,依据近自然绿化设计路线,分析了各个区的内部景观和外部森林植物景观的辐射影响,利用植物的形态及季相变化,以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草花相结合,构建了近自然的植物配置模式4、在聚龙广场的群落景观分析中,调查了聚龙广场周边森林群落类型,设置了2 块样地,主要植被类型为:马尾松林群系和金钱松林群系,分析了其植物景观,将聚龙广场划分为三个分区和一个莲花池,构建了近自然的植物配置模式。   5、在芙蓉广场的群落景观分析中,调查了芙蓉广场周边森林群落类型,设置了4 块样地,主要植被类型为:水杉林群系、灯台树群系、檫木-枫香林群系,分析了其植物景观,构建了近自然的植物配置模式。?   6、在闽园区群落景观分析中,调查了凤凰松停车场周边森林群落类型,设置了4 块样地,主要植被类型为马尾松-杉木林群系,分析了其景观特征,依据近自然绿化设计路线,对凤凰松停车场的绿地进行近自然设计,利用周围森林植被中的树种进行配置,创造一个半开敞至开阔的生态停车场。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而西南地区又是我国典型的多山区域,其自身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以及高低起伏的地势,造就了山地丰富的层次景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海拔梯度变化
本试验用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延缓剂PP333、CCC对二年生和四年生的百子莲(Agapanthus africanus)植株进行叶的喷施处理。从形态特征、花的表现及生理指标等方面研究了植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