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动态观察脑梗死后,患侧锥体束的纤维重塑与运动皮质激活的过程,并探讨其与运动功能恢复的意义。方法选择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皮质下脑梗死患者20例,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0人作对照组。患者分别在第1周,第4周以及第12周进行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检测,每次DKI检测之前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简式FM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分别测量梗死灶周围、病灶上方半卵圆中心、中央前回以及健侧轴位对称共6个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ing,ROI)的平均峰度(mean kurtosis,MK)值、峰度各向异性(kurtosis anisotropy,Ka)值、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等参量。将实验组患者ROI的DKI参量与对照组相应部位参量的均值作比较,分析DKI参量与临床评分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在梗死灶周围,Ka值和FA值增加的百分数分别与NIHSS减少的百分数及FM增加的百分数呈正相关;在病灶上方半卵圆中心,Ka值增加的百分数分别与NIHSS减少的百分数及FM增加的百分数呈正相关;在病灶侧中央前回,MK值增加的百分数分别与NIHSS减少的百分数及FM增加的百分数呈正相关。结论局灶性脑梗死后,可以引起梗死灶周围、病灶上方锥体束纤维重塑以及对应皮质运动区激活,这种锥体系统(运动皮质激活以及锥体束纤维增生)的增生性重塑支持并促进了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