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迄今为止,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溶栓疗法,经过rt-PA治疗后有32%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但必须在发作的3小时内使用,由于治疗窗和禁忌症的限制,只有5%的病人可使用该疗法。因此,进一步研究脑卒中的分子机制,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脑卒中新药意义重大。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是一种门控离子通道复合物,作为兴奋性氨基酸受体之一,主要分布于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等部位,是兴奋性氨基酸递质传递的重要基础,同时是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正常的关键因素。NMDA受体介导的神经兴奋性毒性在缺血性脑损伤中起关键作用。NMDA受体拮抗剂的临床研究已进行了许多年,但其结果不尽如人意,目前所研发的NMDA受体拮抗剂主要分为以下三类:竞争性受体拮抗剂、离子通道阻断剂和甘氨酸位点拮抗剂。迄今还没有哪一类药物能成功地治疗脑中风和脑损伤患者,所有临床研究使用的NMDA受体拮抗剂均因疗效不确切或引起幻觉、昏迷、精神异常等严重的不良反应而被停用(如:selfotel、eliprodil、licostinel、lanicemine、UK2240455、SM231900等)。有研究者认为,NMDA受体拮抗剂阻断NMDA受体兴奋性毒性作用的同时也阻断了NMDA受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既然完全阻断NMDA受体不能达到有效地治疗效果,那么就需要阻断那些有害的NMDA受体。首先就要求我们区分损伤后哪些NMDA受体的激活后会引起有害作用,哪些会行使保护功能。由此引发了近年来关于NMDA受体的几个研究热点:突触内外NMDA受体的研究、NR2A和NR2B亚型的研究和PSD-95与NR2B偶联的研究。本部分的研究目的是:研究NR2A和NR2B亚型是否在调控神经元死亡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并对其分子机制作初步探讨。如果NR2B或NR2A真的与死亡或存活特异的联系在一起,那么将是一个很好的研究靶点。第一章N1/2A和NR2B亚型逆向调控神经元死亡目的:研究NR2A和NR2B亚基对神经元死亡的调控作用,并对其机理作初步探讨。方法:培养至11天的皮层神经元,分别给予谷氨酸、谷氨酸/NVP-AAM007和谷氨酸/Ro25-6981孵育24小时,观察LDH露出率、NO含量的变化;培养至11天的皮层神经元,分别给予谷氨酸、谷氨酸/NVP-AAM007和谷氨酸/Ro25-6981孵育1小时,观察NOS活性的变化;培养至10天的皮层神经元,分别给予NVP-AAM007和Ro25-6981孵育24小时,观察NOS表达的影响;培养至10天的皮层神经元,给予谷氨酸及不同浓度的7-NI,观察LDH漏出率的变化。结果:NVP-AAM007可增加由谷氨酸引起的LDH漏出率、NO含量和NOS活性的增加,Ro25-6981的作用则相反;NVP-AAM007和Ro25-6981对NOS表达没有影响;7-NI可阻止由谷氨酸引起的LDH漏出率增加。结论:NR2A和NR2B亚基通过调节NOS活性来影响谷氨酸兴奋性毒性作用。第二章NR2B在沙土鼠全脑缺血模型所致CAl神经元死亡中的作用目的:研究NR2B对在沙土鼠全脑缺血模型所致神经元死亡中的作用。方法:在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给予NR2B拮抗剂Ro25-6981和7-NI,通过NeuN染色、结晶紫染色和Fluoro-Jade染色法来观察对沙土鼠CAl神经元死亡的影响。结果:3种免疫组化方法均表明Ro25-6981和7-NI可对抗全脑缺血所致CAl区神经元死亡。结论:脑缺血时,NR2B可能通过调控nNOS活性来影响CAl区细胞的死亡。第三章基于NR2B/PSD95的治疗策略研究目的:采用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在神经元内表达NR2B羧基端序列多肽是否能抑制兴奋性毒性神经元损伤。方法:直接合成引物进行配对PCR或从小鼠海马基因组DNA上进行扩增获得目的基因,将获得的目的基因连接到Stratagene公司的AAV-IRES-GFP质粒上,使用AAV Helpe-Free system来构建能表达NR2B羧基端33个和200个氨基酸多肽的重组AAV病毒(AAV-33C-IRES-GFP and AAV-200C-IRES-GFP),应用重组病毒感染原代神经元,观察其是否能阻断由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元损伤。结果:形态学观察表明,重组病毒AAV-33C-IRES-GFP and AAV-200C-IRES-GFP感染的神经元在谷氨酸损伤后,神经元形态良好,突起清晰可见;而AAV-GFP感染的神经元在谷氨酸损伤后,细胞状态差,突起断裂消失。结论:在神经元内表达NR2B羧基端序列多肽可有效抑制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元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