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及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检测的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湿疹及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的水平及食物过敏原在过敏性皮肤病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和预防相关疾病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900例患者及18例正常人的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按年龄、病种分组比较检测结果,同时随访观察325例患者20天、60天后病情改善情况。结果:1.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食物过敏原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90.2%和11.1%。2.900例湿疹及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的检测结果依次为:鸡蛋56.2%、小麦40.2%、虾34.9%、牛奶27.3%、大豆26.4%、蟹25.6%、大米22.4%、玉米15.1%、西红柿10.7%、鸡肉6.9%、蘑菇5.6%、牛肉2.9%、猪肉2.2%、鳕鱼1.8%。3.少儿组(0~14岁)食物过敏原检测的阳性率为96.6%,高于其他年龄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儿组以鸡蛋、小麦和牛奶为主要过敏原,随着年龄的增长,虾、蟹的致敏性逐渐增高。4.湿疹及慢性荨麻疹患者食物过敏原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91.9%、8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疹患者中虾、蘑菇和鳕鱼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荨麻疹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检测阳性的812例患者中,3种以上食物过敏原阳性的患者占53.7%,随访了其中175例患者,避免接触不耐受食物20天和60天后,有效率分别为50.9%和61.1%6.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患者饮食并随访325例患者,20天、60天后有效率分别为62.8%、7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寻找不耐受食物,从而调整饮食,改善症状,其对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一条就是正确处理信息化与老工业基地的关系,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是实现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转轨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和实现东北地区
针对高校财务在服务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拓展多渠道报销,提供多种报账方式"出发针对报账难、服务差、难沟通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以期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构建全新的
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结合企业文化,提高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文中提出了打造具有职业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的培养途径。
随着消费主义思潮在我国的蔓延,高职学院的学子们深受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他们的消费模式、人格形成、择业观、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严重者导致犯罪。高职院校老要避免其影
问: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定实施的重大战略之一加以强调。对“乡村振兴战略”应如何理解?$$65316部队排长 郭龙佼$$答:大力实施乡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