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黑龙江省安达市大豆胞囊线虫病已发生自然衰退的大豆田中采集土样,采用淘洗过筛法,滤纸片保湿培养法,从大豆胞囊线虫胞囊上共分离到生防菌株78株,其中真菌54株,细菌24株。选取孢子形态不一致的25株真菌进一步研究。对这25株生防真菌进行胞囊寄生性测定,结果表明这25株菌对胞囊都有寄生性,其中对胞囊侵染率100%的菌株有2株,侵染率大于90%的菌株有7株,侵染率大于80%的菌株有16株。生防真菌对二龄幼虫(J2)致病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对J2有致病性的菌株有18株,其余7株对J2无致病性。选取对胞囊和J2寄生性均较强、但不侵染大豆的两株菌HDQ17、HDQ18进一步研究。根据生防菌株的形态特征、菌落特征、结合ITS序列,将菌株HDQ17鉴定为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HDQ18鉴定为厚垣轮枝菌(Verticillium chlamydosporia)。对生防菌HDQ17、HDQ18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对菌丝生长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是适合二者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适合HDQ17和HDQ18菌丝生长的最佳氮源分别为硝酸铵和硝酸钾;最适生长温度都为25℃;适宜pH分别为6和7;促进二者菌丝生长的最佳金属离子分别是Zn2+和Cu2+。对生防菌HDQ17、HDQ18进行了产孢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HDQ17和HDQ18在以葡萄糖为碳源时产孢效果最好;最适宜产孢的氮源分别是硝酸铵和磷酸氢二铵;最适产孢温度都为25℃;最适产孢pH值都为6;Fe2+存在时最有利于产孢。对生防菌HDQ17、HDQ18的孢子萌发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HDQ17的孢子在黄豆浸液中萌发效果最好,HDQ18的孢子在半胱氨酸萌发液中萌发效果最好;两株菌的最适萌发温度为25℃;最适萌发pH值为6。HDQ17和HDQ18的代谢物对大豆胞囊线虫的胞囊孵化及二龄幼虫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株菌的代谢物原液对大豆胞囊线虫的胞囊孵化及二龄幼虫活性的影响效果最好。HDQ17的代谢物原液对胞囊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92.0%,HDQ18的代谢物原液对胞囊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83.3%;HDQ17的代谢物原液对二龄幼虫活性的相对死亡率为96.8%,HDQ18的代谢物原液对胞囊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93.7%。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对胞囊和二龄幼虫的抑制率均降低。当把两株菌的代谢物稀释到50×时,对胞囊孵化及二龄幼虫活性的影响与对照(无菌水)相比相差不大。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用HDQ17和HDQ18的代谢物比用孢子悬液制成的生防制剂效果更好。用HDQ17的代谢物原液处理后的黄豆植株,防治效果为92.12%;用HDQ17的孢子悬液制成的生防制剂处理后的黄豆植株,防治效果为83.29%。用HDQ18的代谢物原液处理后的黄豆植株,防治效果为89.70%;用HDQ18的孢子悬液制成的生防制剂处理后的黄豆植株,防治效果为7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