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井震结合的方法,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沈84—安12块地区的沙三段地层,进行了精确的划分与对比,将全区共划分为4个亚段,12个油层组,93个小层,146个单砂体。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地震与测井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区进行了精细的构造解释,在该区识别断层18条,这些断层均为拉张、走滑背景下形成的正断层。其中边界断层5条,除边界断层之外,内部发育北东东-近东西向,北西向及北东向三组断层13条,以上这些断层把全区划分为18个微断块。统计了S33底微构造类型及不同微构造类型的产能,讨论了微构造类型及其成因,研究了微构造与油气聚集的关系;徽构造与单井原始含油饱和度的关系;微构造对油井生产的控制;微构造与剩余油的关系以及不同微构造类型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最终总结出该区微构造分为正向微构造、负向微构造、单斜微构造3种类型,其中正向微构造是有利的油气富集区,负向微构造不利于油气的富集,小单斜微构造的作用效果介于二者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