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社会的近代变迁(1840-1937)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_6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上的一个市镇区域——南浔为研究对象,以太湖流域的自然开发与人文发展为背景,以近代以来蚕桑业的盛衰变迁为线索,描述了这一特定地域近一个世纪的社会变迁过程,分析了蚕桑业盛衰变迁的内外因素,以及由蚕桑业盛衰而引发的南浔丝商群体亦步亦趋的盛衰过程,进而讨论了社会经济文化各领域的近代变迁。 文章分三个阶段,即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19世纪末至1937年对南浔的蚕桑业发展及市镇经济分别予以论述。鸦片战争前,中国蚕桑业发展基本以内需为主;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内外销各占一半的阶段;19世纪末叶起,外销占更大比例的阶段。 南浔镇的经济从19世纪末年以来一直处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到20世纪20—30年代之间——尤以20年代为中心——达到顶峰。传统农村专业经济在新国际贸易形势下持续发展,为南浔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当传统手工业因近代机器生产竞争失败后,旋即兴起的各种替代型“新”家庭手工业,暂时弥补了传统生产衰败所带来的损失,由于它们具有与国际贸易联系紧密的特点,故而能极迅速地发展起来,从而造成当地市镇的繁荣。但也因与国际贸易联系的紧密,也会因国际市场的变动而迅速走向衰微。 在这一过程中,有几点颇为引人注目: 首先,导致南浔经济持续繁荣的推动力更多的是来自国际市场对生丝的需求,五口通商及上海的崛起,使得这种需求更直接地作用于该地域,促使其持续发展。 其次,就内部动因而言,对辑里丝进行的重大改良发生于19世纪70年代,即将辑里丝纺成辑里干经,这一改良过程还是被动的,并非主动。伴随着机器缫丝业兴起,最终沦落为原材料——蚕茧的生产地。 再者,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的以家庭为基础的个体经营生产方式。无论是前近代耕织结合的农业经济,还是近代南浔传统缫丝业被破坏后,随后在农村地域兴起的种种加工业,无不以家庭为生产经营的最基本单位,这一生产方式自始至终未发生任何的改变。 由此可以看出,以市镇为代表的农村经济在面对近代工业为代表的西方文明时,更多表现出的是其“被动”适应的过程,无论是生产还是经营方式,而传统的小农社会的个体经营方式更是亘古未变;通过主动性的改良,进而促使商品以及生产经营方式更趋现代因素的事件极少发生。
其他文献
针对后轮独立驱动纯电动汽车,提出了驱动防滑和转矩协调协同作用的驱动控制策略。驱动防滑控制策略采用了基于路面最优滑转率识别和最优滑转率PI控制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三部
家蚕性别决定既是基本的生物学问题,也与蚕丝产业密切相关,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家蚕为雌杂合型,经典遗传学研究表明在W染色体上的一个强雌性决定因子(Fem)决定个体为
契丹族在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文化艺术对后世有着极深的影响。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考古资料挖掘等方法来研究契丹游牧民族装饰图案的构成方式
三峰山铜矿床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缘的北山造山带南部地区,产于石炭纪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近年来,前人主要针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对于成矿背景,矿床成因和成
为有效提高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的利用效率,笔者选择合适的载体对酶进行固定化,在优化固定化条件的同时研究固定化酶的最佳反应条件和酶学性质。结果表明,选择的最佳固定化载
探讨我国当前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本身的界定问题,并针对其主要内涵特征,分析了教学成果的实践性与理论性、过程性与结果性,以及独创性与可推广性之间的内在矛盾关系,对高等
跨国制药企业经常会抨击中国的专利保护制度,认为制度不健全是他们不能把最新的治疗药物引入中国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我国对于新药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已经逐步完善,国内外生产
报纸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例1:患者,女,44岁.近半年来,指、踝、右肘等关节时有疼痛,腰5至骶骨关节压疼明显,起蹲时有僵硬感.化验表明:抗"O"(-),类风湿因子化验两次均为(+),血沉15 mm*h-1.诊断为类风湿
毗邻南海的湖光岩玛珥湖为过去气候环境演变提供了可靠而详实的沉积记录。本文利用粒度、总有机碳、δ13CTOC、δ15N和叶蜡烷烃δ13C、δD同位素、甘油四醚膜脂等多种指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