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言语行为及其使用策略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xuyua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拒绝言语行为,作为言语行为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从交际者之间的关系上来说,是一种冲突性的言语行为。但是在实际的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常常一方面要实施这样的冲突性言语行为,一方面仍要发展、维持并促进人际间的和谐友好关系。所以对于拒绝言语行为的实施,往往采取一些有助于继续维持和谐关系的策略来降低拒绝给人带来的不适,减轻对面子的威胁。  本文立足于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和利奇的礼貌原则,通过对电视剧《张小五的春天》中的拒绝言语行为的梳理、描绘和分析,归纳总结了在剧中所使用的拒绝策略。人们根据说话人着眼对象的不同,将拒绝言语行为的使用策略划分为:着眼于自身策略、着眼于对方策略、着眼于第三者策略、着眼于客观因素策略和其他策略等五大类,各类之中又概括总结了诸个小类和具体策略。  通过从着眼对象对拒绝策略的分类,又进一步考察了语境因素当中的权势关系和社会距离这两个对于中国这样的集体主义社会来说比较重要的因素,对处于权势关系中不同位置和社会距离中不同远近的交际者对于拒绝言语行为的选择使用策略进行了考察分析。概括而言,当权势距离作为主要的语境因素发挥作用时,权势较高者通常会采取从自身利益出发或者利用权势对对方施压的策略在对对方进行拒绝,而权势较低者则通常更倾向于采取为对方着想或者表达主观合作意愿但客观因素制约的策略来进行拒绝。从社会距离角度来说,距离较近的策略更为直接,交际者之间多从双方利益的角度来选择使用拒绝策略;距离较远的则比较间接和礼貌,多使用可以维护面子和不伤感情的策略来实施拒绝。
其他文献
柏拉图和孔子的诗学都采用对话形式,这种对话在伦理维度和心灵维度又有着很大的契合之处,这使得两种诗学有了可比性的一面。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柏拉图与孔子的诗学言说模式,来探讨
2013年1月4日的《扬子晚报》上刊登了这样一则感人的报道:在南京市江宁区的禄口街道,有一位名叫甘传香的农妇,她29年如一日,不离不弃地照顾患病的丈夫。甘传香用一种采自山上的野生大豆给丈夫熬粥,长期食用后不仅丈夫的糖尿病得到控制,还使中风的丈夫神奇般地可以重新下地走路了。  神奇药效助农妇救夫  甘传香用野大豆治好丈夫顽疾的消息传开后,人们不仅对她肃然起敬,同时也对这种药效神奇的野大豆产生了浓厚的
佳亚特里·斯皮瓦克是当代西方后殖民批评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后殖民理论主要集中于《后殖民理性批判——走向正在消失的当下的历史》一书。本文以此书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