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分两部分展开研究: 第一部分:注射糖皮质激素抑郁模型、嗅球切除抑郁模型及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比较的研究 目的:比较注射糖皮质激素、嗅球切除和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三种抑郁造模方法。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糖皮质激素、嗅球切除术和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三种不同方法建立抑郁症大鼠模型,运用开场实验、糖水消耗及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并利用磁共振(MRI)对大鼠双侧海马体积进行测量以及海马区质子波谱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嗅球切除组大鼠活动能力增强(P<0.05),而糖皮质激素组及慢性应激组大鼠活动能力均下降(P<0.05);三种抑郁模型组大鼠的糖水偏爱百分比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均显示下降(P<0.05);抑郁模型组大鼠双侧海马体积均出现减小(P<0.05);抑郁模型组大鼠左侧海马的Glx/Cr显示降低(P<0.05),Cho/Cr及MI/Cr都显示增高(P<0.05),而右侧海马仅仅是Glx/Cr出现下降(P<0.05)。结论:三种抑郁大鼠模型均出现行为学及影像学的改变,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在建模的可操作性及可重复性方便较嗅球切除抑郁模型较好,其稳定性及可靠性胜过注射糖皮质激素抑郁模型。 第二部分:IFN-γ和IL-1β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IDO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介导干扰素-γ(IFN-γ)致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高表达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的影响。方法:将105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FN-γ处理组、IL-1β处理组、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IFN-γ处理组、CUMS+IFN-γ+白细胞介素-1β受体拮抗剂(IL-1βra)处理组、CUMS+白细胞介素-10(IL-10)+IL-1β处理组及CUMS+IFN-γ+IL-1β处理组。分别于第0、2、4、6周末对大鼠进行体重及液体消耗测量,并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行为学测试后,取出海马组织,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E)测定IDO的含量及光镜下观察大鼠海马CA3区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UMS+IFN-γ处理组及CUMS+ IL-10+IL-1β处理组大鼠产生明显行为学差异并(P<0.05)且呈动态变化;CUMS+IFN-γ+IL-1βra处理组大鼠未见明显行为学差异(P>0.05);CUMS+IFN-γ+IL-1β处理组大鼠行为学差异更加明显(P<0.01)。与对照组相比,CUMS+IFN-γ处理组及CUMS+ IL-10+IL-1β处理组大鼠海马组织中IDO含量明显增加(P<0.05);CUMS+IFN-γ+ IL-1βra处理组大鼠海马组织中IDO含量未见明显差异(P>0.05);CUMS+IFN-γ+IL-1β处理组大鼠海马组织中IDO含量增加更加显著(P<0.01)。与此同时,海马细胞形态也发生显著变化,随着受试大鼠周龄增加,CUMS+IFN-γ处理组及CUMS+ IL-10+IL-1β处理组大鼠海马CA3区细胞排列逐渐紊乱,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形态不规整;CUMS+IFN-γ+ IL-1βra处理组大鼠海马CA3区细胞未见明显变化;CUMS+IFN-γ+IL-1β处理组大鼠海马CA3区细胞排列明显紊乱、数量显著减少、形态明显不规则。结论:IFN-γ可通过IL-1β诱导IDO的高表达,从而导致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