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1972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地区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如何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以长三角26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集聚特征和演化规律,探究影响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因素并尝试提出一些对策建议,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本文首先依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估长三角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结果表明该区域整体上城乡融合度较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地区。2007-2017年间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接着由五分位图分析得到长三角城乡融合的空间分布状态呈现出以下特征:长三角东南部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较高,西部和北部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较低,分布不均衡现象突出。其次,运用探索性空间统计方法探究了长三角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集聚及其演变模式,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oran’s I指数均大于0,即长三角城乡融合发展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冷热点分析显示城乡融合空间集聚地区分异大,热点地区主要分布在长三角东部、江苏南部地区,而冷点地区主要分布在长三角西部。在此基础上采用局部空间自相关方法探究了长三角城乡融合发展空间集聚的演变模式,由LISA值及其地图分布结果可知:长三角东部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关联以HH和LH型为主,呈现高高值集聚的是上海市,呈现低高集聚的是嘉兴市。而长三角西部地区以LL型为主且呈现连片的趋势,主要是安庆、池州和铜陵。从时空演变上看,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性,跃迁测度法结果显示大部分城市只发生第Ⅳ类跃迁,空间集聚特征基本不变,但HL型城市数量在增多说明区域之间的空间依赖性减弱,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高的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有限。然后运用实证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究了长三角城乡融合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通过建立经典回归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及空间误差三种不同类型的回归模型进行比较,选择用空间滞后模型进行空间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空间效应是影响长三角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空间滞后效应是影响长三角城乡融合发展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2)长三角地区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这意味着邻近地域城乡融合水平的提升将促进本地城乡融合水平的提高。(3)各因素对城乡融合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基础设施投入、居民收入、经济发展是最主要的因素。最后运用地理加权回归进行局部空间回归来处理空间异质性问题,结果表明不同影响因素对不同地区影响程度不同,回归系数大小呈现明显空间差异性,因此需因地制宜地制定对策。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基于经济、基础设施、环境、政策和人民生活五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长三角各地级市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长三角及其他地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在20世纪末引入西藏自治区,并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西藏自治区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绩效研究,尤其是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方面比较匮乏,本文
本文主要通过归结原则寻求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联系 ,从而将两类问题相互转化。
虽然扶贫政策的实施和经济增长的拉动对农村减贫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大量农户却仍处于贫困脆弱状态,这一问题是未来反贫困工作的重点。文章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
1993年1月至1997年1月,我们共收治颅脑损伤合并胸腹、躯干、四肢损伤365例,占同期颅脑损伤1651例的22.1%。
TQC(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应用于教学体系,需要强调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全员的质量管理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对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教学全面质量的系统性、协调性、动
目的通过对145名社区网格员采取不同形式的心肺复苏培训方式,比较两种培训方式的效果,研究何种培训方式效果更好和更适合于公众,以优化目前传统的心肺复苏培训方式。方法选取
目的:探讨良肢体位摆放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肌张力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的脑卒中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
<正> 据有关资料报道聚丙烯酸酯和丙烯酸型不饱和聚酯,具有较顺酐型不饱和聚酯为优的透光率和耐候性。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全光线透光率可达93%。我们在1979年下半年开始对
现代经济社会背景下互联网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图书情报档案管理方法,但这也是图书情报档案资料管理的另一种发展趋势。新兴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图书情报档案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