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秀女子100m运动员途中跑技术的运动学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473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跑历史悠久,古时候称之为“场地跑”,它是人类历史上开展最早的一项田径运动。据史料记载,公元前776年举行的第一届古代奥运会上,唯一进行的竞技项目就是短跑。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男子短跑被列为比赛项目,设100米及400米跑两项,标志着现代短跑运动的正式确立。第二届奥运会上增设了200米跑项目。1928年第九届奥运会,女子短跑也被正式列入。最初的比赛中运动员可以采取任意的姿势起跑,现在盛行的“蹲踞式”起跑姿势是1887年出现的,1927年出现了起跑器。随着短跑技术和运动器材的发展,比赛成绩随之迅速提高。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首次规定选手必须采用“蹲踞式”起跑,并使用助跑器,还划分了跑道,一套较为健全的比赛规则被确立下来。近年来,国际田联再次对比赛规则作了修改和完善,增加了短跑比赛的激烈度和观赏性。  竞技田径运动项目中100M跑比赛时间短,竞争激烈,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全运会是我国最高水平的体育竞赛,其水平代表了当前中国田径运动最高的发展水平。  途中跑是短跑项目中距离最长,强度最大,发挥进展最快的段落,是起跑,疾跑后的一段路程,其任务是继续发展和保持较长距离的最大速度。途中跑技术是决定100M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见提高100m途中跑技术更值得我们重视,为了使我们更进一步了解我国女子100m运动员途中跑技术的现状。  通过研究也得到些有价值的结论,如:  1.全运会组运动员与奥运会组运动员相比年龄偏小,呈显著性差异。(P<0.05)  2.全运会组运动员与奥运组运动员相比身高无差异。  3.全运会组运动员的体重较轻,肌肉力量的发展程度与奥运组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4.全运会组运动员的克托莱指数偏小,其肌肉质量和肌力与奥运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她们的体型均属于瘦长型。  5.全运会组的步长、步频均低于奥运组,并且她们左右脚步长、步频存在较大差异。  6.全运会七名运动员左右腿腾空、缓冲、蹬伸时间均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运动员左右腿技术不协调,左右腿部力量不一致;七名运动员着地缓冲时间均较长,她们下肢力量相对较弱。  7.全运会七名运动员重心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均不高,重心波动较大,缓冲技术较差,但是从着地缓冲到垂直支撑瞬间,她们的身体重心速度呈上升趋势,因此七名运动员着地缓冲技术掌握较好,缓冲过程中运动员水平速度损失较小。  8.全运会七名运动员左右腿力量存在较大差异。  9.全运会七名运动员膝关节运动幅度不大,下肢力量较弱。  10.全运会运动员在蹬伸时,送髋幅度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步长的发挥。  11.全运会七名运动员基本属于同一水平,她们的蹬离力量较小,腿部力量有待提高。
其他文献
田径运动是竞技体育运动的基础,它对各个运动项目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已成为新世纪我国体育领域中的一个研究重点和热点问题。无论是全民健身还
大容量机组单元控制室电气控制模式,主要有DCS+集控楼电子室I/O柜、DCS+电气现场远程I/O柜、以常规DCS为主体电气某些子系统采用现场总线控制(FCS)以及采用独立的电气微机监
转角塔为实现设计要求"插入角钢、基础主柱与塔腿主材保持一致",施工尚存一定的难度.为此,提出设置预偏的调整方法.通过计算和工程应用实例,验证调整方法行之有效,数据配合合
不可行解是遗传算法应用于配电网重构时遇到的一个难题.文章介绍了配电网重构遗传算法不可行解的含义,讨论了不可行解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并针对遗传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不可行
从西宁出发,沿着国道G109往西,过了湟源,离有中国最大内陆湖(也是咸水湖)之称的青海湖就不远了。  如果继续沿着G109往前,便是青海湖的南岸,这条国道比较繁忙。我们决定不走寻常路,而是沿着青海湖北岸的G315国道行进。比起南岸的G109,这里的路况要好很多,过往的车辆也少。  高原的空气非常的清澈,阳光极具穿透力地照射在柏油路面上,也透过车窗洒了进来,中控面板上大尺寸的Infiniti InT
冲孔灌注桩以其使用范围广、单桩承载力高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然而在泥浆护壁造孔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因孔壁坍塌或孔底沉渣等原因而导致埋锤或卡锤事故.当锤被埋或卡在桩孔中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