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e Default and Reconstruction in C-E Brand Name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 E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hdengm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经济让各种产品登上了国际舞台,产品的商标品牌名对于企业打开产品的销路进入国际市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商标品牌名给予了消费者第一印象,其艺术感染力在于以情动人上。在商品交换日益频繁的国际市场上,商标品牌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涵义。因此商标品牌名的成功翻译对于消费者选择产品有着重要的影响。译名要符合消费者的审美要求,就要求译者在美学的基础上给予商标最好的文化诠释。然而,商标品牌名在被翻译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文化障碍,在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中失去原有的品牌魅力。   翻译理论与美学携手,显示出美学不可抗拒的学术魅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是文化之间的碰撞。东西方文化在词汇、文化意象、文化背景和审美观上存在较大差异,消费者在理解商标品牌名的文化内涵时,往往存在一定的意义空缺,而出现理解困难。重建文化意境,消除理解困难是再现商标品牌艺术感染力的前提。译者在面对这种文化缺省问题时,应该将主体精神灌注于原作,移情于消费者,采用审美原则,利用审美移情的翻译理论,将品牌的内涵植入消费者的内心,与其达到共鸣。移情论是对审美思维运作规律的心理学阐释。本文将翻译审美的移情论引入到商标品牌名的翻译研究中,通过规范性研究的方法,探讨现有商标品牌名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论证审美移情理论有助于译者破除文化障碍,翻译出更加契合消费者心理的商标品牌名。同时为了提高译者的审美移情能力,本文提出了重建商标品牌意境的两种翻译方法。
其他文献
位移动词研究从多个角度观察都有重要意义:从句法和语义角度看,动词与相关的句型问题是英汉语语法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动词语义成分和句法成分的对应关系是重要的语法课题。
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也是美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虽然生活在十九世纪,但作为一位诗人、文学评论家和短篇小说作家,他对后世作家具有极大的影响。后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1985)、《激情》(1987)与《写在身体上》(1992)是英国当代小说家珍妮特·温特森的三部代表作。书中作者不仅质疑了宗教、历史、科学这三种宏大叙事对
迁移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将以前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主要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如果已经掌握的知识能够帮助并促进新知识的学习
隐喻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传统隐喻研究把隐喻视为独立于人类认知的纯粹语言现象和修辞手段。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角度的概念隐喻理论的蓬勃兴起,人们对隐喻的认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对各学科人才的需求的增加,大学英语已成为大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并且英语已经成为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口语交际在中外各项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事物、新现象、新概念不断产生,与其相应的新术语也不断涌现。在航空技术不断更新、发展、完善的今天,航空术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航空术
《1984》是乔治·奥威尔在有生之年创作的一部著名的反乌托邦小说。自小说出版以来,《1984》赢得了广泛的声誉,相关的研究集中于乔治·奥威尔的政治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以及作家
  译者主体性研究与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受不同哲学思想的影响,导致研究结论也存在许多差异。而且在理论哲学的影响下,译者并没有走出“观念世界”,之后虽然有的学者开始运用
格莱斯的合作原则自诞生以来就引起了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基于该原则的理论研究层出不穷,尤其是违反合作原则产生的会话含义更是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针对此,又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