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世界的改造与救赎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zxcasdqwez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日常生活,是以个人的家庭、天然共同体等直接环境为基本寓所,旨在维持个体生存和再生产的日常消费活动、日常交往活动和日常观念活动的总称,主要包括衣食住行、婚丧嫁娶、饮食男女等行为。日常生活叙事,就是以人的日常生活为内容的叙述。自20世纪80年代起,日常生活成为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纵观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日常生活作为生活实体与整体并未引起文学界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十七年文学”,由于国家政治强权话语对文学创作的渗透,小说的叙事越来越远离日常生活的原生形态,而过分地凸显文学的教化功能与“工具性”作用,否定人的正常物质欲求,拒绝表现小说的消遣、娱乐功能,以理想代替现实,以精神代替物质,以阶级性代替人性的复杂多样,日常生活叙事走向了“民族——国家”的一体化宏大叙事,也使“十七年文学”中的小说充满急功近利、政治狂热的乌托邦色彩。具体表现在“十七年文学”小说中的日常生活叙事,是通过理想主义、集体主义的国家意志强制推行,对日常生活世界进行改造而完成的。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小说叙事中的日常生活场景在一定程度上消失了其自在性的本体性意义,与集体主义、理想主义的革命意识形态相融合,从而形成两种叙事立场,即对日常生活的批判改造或诗化张扬,在叙事内容上,呈现革命—物质,革命—情爱的二元对立。其实,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并不是两个互不相关和彼此隔离的生活领域,方面日常生活必然受到非日常生活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非日常生活在个体的选择中也打上日常生活的烙印。所以,立足于对“十七年文学”小说中的日常生活叙事考察,以及与当下日常生活叙事现状的些许比较,得出:“日常生活”可以在文学中被解放,但是对“日常生活”的理性思考不能松懈,对日常生活进行理性的提升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总之,本论文针对十七年文学小说中的日常生活叙事进行考察,凸显政治化、集团化的国家意识形态向社会微观层面的渗透和展开,从日常生活叙事的内容与叙事立场两方面对这一时期小说中的日常生活叙事展开论述,最后与当下日常生活叙事现状做些许比较,最终提出“日常生活”构建的些许建议,特别是对“日常生活”的批判所应该采取的理性态度。
其他文献
黄酮醇是一类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物活性因子同时也是与植物源食品的色泽、口感和风味形成密切相关的次生代谢产物。定性定量分析对其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至关
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呼唤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教师专业化已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成功推进新课程改革
新时期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文学批评这块领地树起了各色各样的旗帜。当然,社会历史批评也不例外。意识形态领域日渐宽松的学术气氛,为社会历史批评引来了滋养自身的各
医疗服务收费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切身利益,历来都是备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是惠及全民、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医疗机构即医疗服务供给者的角度讲,医疗服
中古美学“风骨”论的形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精神文化积淀的结果,有其深刻的社会基础。汉末以后,中国的政治十分混乱,连年的战乱唤醒了人们对人生及所处环境的思索,人们极力要
采用超声波不同功率、料水比、超声时间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获得超声波辅助提取火龙果花多糖的最优工艺;从总抗氧化能力和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方面来评价火龙果花多糖的体外抗
王实甫《西厢记》诞生后,就被誉为元明杂剧的压卷之作,七百多年来,一直活跃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直到现在还有许多《西厢记》的保留剧目,受到人们的喜爱,大量的《西厢记》续书
目的:探讨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分析老年人机体特点及心理特征,评估老年患者血管特点及生理、病理变化,穿刺前仔细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充分评估各种静
结合近年来实验室动物免疫抗体监测工作,探讨了做好县级动物免疫抗体监测工作,有效发挥动物免疫抗体监测在防治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宋代古题乐府特指宋人拟作汉魏六朝隋唐时期乐府古题的诗歌,它是乐府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相对于前代的继承与新变,都是中国诗史上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