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灌木林是祁连山森林植被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面积占整个森林面积的68%,在维系区域水量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应用生态学理论与方法出发,在2007年5月~2008年5月采用野外试验与室内样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祁连山排露沟流域五种主要灌木林[鬼箭锦鸡儿(Caragana jubata)、吉拉柳(Salix gilashanica)、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鲜黄小檗(Berberis diaphana)、甘青锦鸡儿(Caragana tangutica)]的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性能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并综合分析比较了五种灌木林的水源涵养能力,以揭示不同灌木类型生态水文功能的特点,为祁连山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提供必要理论支持。研究结果表明:1.在整个降雨季内,五种灌木林林冠平均截留率的大小依次为鲜黄小檗灌丛、吉拉柳灌丛,鬼箭锦鸡儿灌丛、金露梅灌丛和甘青锦鸡儿灌丛,平均截留率分别为22.45%,20.48%,16.76%,10.42%和6.98%。2.五种灌木林分中,吉拉柳灌丛林枯落物贮量最大,为35.44t/hm~2,鲜黄小檗灌丛次之,为32.66t/hm~2,鬼箭锦鸡儿灌丛、金露梅灌丛和甘青锦鸡儿灌丛分别为25.94t/hm~2、18.53t/hm~2和14.38t/hm~2。枯落物最大持水率变化幅度为165.69%~402.80%,有效持水率的变化幅度为119.99%~235.96%。各灌木林枯落物持水性能综合比较大小依次为吉拉柳灌丛、鬼箭锦鸡儿灌丛、鲜黄小檗灌丛、金露梅灌丛、甘青锦鸡儿灌丛。3.五种灌木林土壤的最大持水量及有效持水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不断下降,并与其土壤的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的变化规律相一致。最大持水量的变化范围为2354.50~3409.00t/hm~2之间,有效持水量变化范围为518.50 ~1015.50t/hm~2。综合比较各试验样地土壤持水性能,从大到小依次为吉拉柳灌丛、鲜黄小檗灌丛、金露梅灌丛、鬼箭锦鸡儿灌丛、甘青锦鸡儿灌丛。4.各灌木林地土壤上层(0~20cm)的稳渗率的变化范围为8.88~141.67 mm/min,其中以吉拉柳灌丛最高,其次依次为鬼箭锦鸡儿灌丛、鲜黄小檗灌丛、金露梅灌丛、甘青锦鸡儿灌丛。而前30min累计入渗量的变化幅度为338.25mm ~4718.34mm,仍以吉拉柳灌丛为最高,其次依次为鬼箭锦鸡儿灌丛、鲜黄小檗灌丛、金露梅灌丛、甘青锦鸡儿灌丛。5.综合比较各林地的各持水性指标,灌木林水源涵养能力的大小依次为吉拉柳灌丛、鲜黄小檗灌丛、鬼箭锦鸡儿灌丛、金露梅灌丛、甘青锦鸡儿灌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