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岔口小流域是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由水土流失引起的养分流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磷是土壤养分流失的主要元素之一,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磷流失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基于非点源污染Ann-AGNPS模型对岔口小流域磷流失的模拟预测,从时空尺度上对流域进行磷流失风险评价。其中,从时间尺度上进行磷流失风险评价的主要结论有:(1)流域内年平均磷流失负荷与年均径流量有显著相关性。(2)每年的6-9月份是磷流失的主要时期,占全年总磷流失量的99.63%,其中7月份磷流失最严重,占全年总磷流失量的76.53%。(3)单场次降雨中磷流失以结合态为主,相比径流量,磷流失量峰值的出现具有滞后性,另外,径流中溶解态磷的平均含量为0.12μg/mL,超过了湖泊富营养化磷的临界浓度(0.02μg/mL),因此,说明流域磷流失已经引起了当地的水体富营养化。空间尺度上进行磷流失风险评价的主要结论有:流域内磷流失负荷空间上呈现东南部高于西北部,中下游地区磷流失较严重。总磷流失负荷和结合态磷流失负荷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1)流域内林草地是引起磷流失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其磷流失贡献率达到78.46%;单位面积磷流失负荷依次是:居民点>水域>耕地>草地>果园>林地。(2)不同土种对磷流失的影响表现在土壤中砂粒及粉粒含量,分析结果得出流域内中厚层黄土质山地灰褐土是引起磷流失的重要土种。(3)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可以明显减少总磷流失负荷,其中以结合态磷的减少最为明显。在林地植被覆盖度分别增加6.17%、16.41%、20.19%的条件下,结合态磷流失负荷依次降低96.20%、97.95%、95.61%;溶解态磷流失负荷依次降低0.00%、10.71%、10.71%;总磷流失负荷依次降低88.92%、.91.35%、91.35%,说明植被覆盖度可以有效地减少结合态磷的流失。(4)相同土地利用条件下流域磷流失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达到临界坡度后,磷流失负荷开始下降。经研究,岔口小流域磷流失的临界坡度为8-150,其中坡地单位面积磷流失负荷最大值达到35.24kg·(hm2·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