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革命文学”一直是现代文学界研究的热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张爱玲、沈从文、周作人等作家文学作品的不断重新出土,这些倾向于自由主义的文学家的创作也得到了充分的研究,但是对于两者,通过抽取一个共同的叙事模式来进行比较研究的研究论文还比较少,而这正是此文的着力点之所在。与此同时,通过对文学叙事模式的梳理,本文也考察了其对于文学史写作思路的影响,并对这两种模式的利弊得失做出了自己的判断,这也有助于人们重新认识文学史的写作。
全文分为了三个部分:
本文第一章首先通过对丁玲、蒋光慈以及赵树理等作家及其作品的分析,概括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革命文学叙事传统,并分析了革命文学在其形成之后所形成的弊端。
第二章通过对周作人、张爱玲和沈从文作品的解读概括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故鬼重来”的自由主义文学叙事传统,并通过自由主义文学背后的思路来展开对于革命的反思。
第三章则是在第一二章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这两种不同的文学叙事背后对于文学史写作思路的影响,追溯了“革命文学”和“自由主义文学”这两种叙事思路对于写作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影响,通过对夏志清、司马长风等文学史思路的叙述,展开了不同于大陆文学史叙事思路的另一种文学史写作思路,由此最终形成了海外和大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学史写作思路,这两种文学史思路彼此之间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补充,各有其利弊得失。最后,借用了哈耶克对于理性的两种不同的区分和伯林的“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这两种自由概念,主要揭示在各自的文学史思路的背后,是思想史上两种不同的理性主义导致的,这两种不同的理性主义发展到后来,最终导致了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这两种结局。积极自由可能导致人的奴役,消极自由则会带来人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