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评价长圆针解结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NLBP)的近远期疗效。方法:本研究患者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长圆针专题门诊,全部35例患者符合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的诊断标准,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8例,分别对两组患者施行长圆针解结法和假针刺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一次,共治疗3周,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估,并于3个月后进行随访疗效评估,比较两组疗前和疗后及随访时的VAS和OD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1、主要结局指标: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均较前下降,组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长圆针组差值要大于对照组;治疗后与随访时长圆针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与随访时VAS评分组间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次要疗效结局指标:两组治疗后ODI总评分均较前下降,组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与治疗后长圆针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ODI各单项比较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除疼痛一项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时与治疗后各ODI单项评分组内比较长圆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自理能力、坐、社会活动、旅行4个单项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时与治疗后的组间比较在提物、站立、睡眠三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长圆针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和后效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腰痛症状,并能改善患者的腰椎活动度。同时,长圆针疗法频次少、安全性高且不良反应少,适于临床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