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核病(Tuberculosis)是一种慢性消耗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每年引发全球1000万人,5000万头牛感染结核病,对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及畜牧业存在巨大的威胁。结核病的病原菌主要为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及牛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在牛分枝杆菌入侵宿主的过程中,受到宿主体内多种免疫机制的围剿,但其主要被巨噬细胞吞噬。牛分枝杆菌进入巨噬细胞后可以通过自身毒力因子抑制巨噬细胞内的免疫机制,在巨噬细胞中潜伏,从而使其发生免疫逃避。在巨噬细胞与牛分枝杆菌互作的过程中,宿主细胞多种免疫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就包括组蛋白的乙酰化调节。因此,本研究通过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丁酸钠对于THP-1巨噬细胞和C57BL/6小鼠抵抗牛分枝杆菌感染的影响,为探究结核病致病机理及其新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基础。具体试验方法及结果如下:1.为了探究丁酸钠对THP-1细胞抵抗牛分枝杆菌的影响,本试验用牛分枝杆菌感染THP-1细胞3h后,移除胞外牛分枝杆菌之后分别用0.5mM、1.0mM 丁酸钠处理24h,收取总蛋白、总RNA及上清液。进行胞内菌落形成单位(CFU)检测,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B检测LL37、Ⅰ型HDAC、NFκB信号通路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同时ELISA检测细胞因子IL1β、IL10、TNF-α的分泌。结果显示牛分枝杆菌感染后,丁酸钠能够促进THP-1细胞LL37的表达,抑制HDAC1、HDAC2及HDAC3的表达并抑制NFκB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凋亡,细胞因子IL1β、TNF-α分泌减少,增强THP-1细胞清除胞内牛分枝杆菌。2.为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丁酸钠对于C57BL/6小鼠感染牛分枝杆菌的保护作用,本试验分别用丁酸钠进行预防及治疗试验,在牛分枝杆菌感染C57BL/6小鼠前后,两天一次进行两个浓度的丁酸钠腹腔注射。之后通过观察小鼠生存率及体重变化、脏器病理变化,并对小鼠进行肺内CFU、肺内炎性细胞的聚集以及血清细胞因子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注射500 mg/kg 丁酸钠后,受感染的小鼠存活率升高,肺内细菌负担比未注射丁酸钠组减少,丁酸钠注射组肺内炎性细胞聚集降低,并且各脏器病变程度也较轻。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丁酸钠能够促进THP-1巨噬细胞及C57BL/6小鼠抵抗牛分枝杆菌感染。这一结果证实组蛋白的乙酰化调节能够影响机体对牛分枝杆菌的抵抗作用,为抗结核新药研发提供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