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民初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以其对博物馆职能的深切理解,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学术界己对张謇“设苑为教育”的馆建概况以及文物征集、藏品陈列等实践做过一些研究,但目前对“设苑为教育”的理论渊源和实践机制鲜有讨论。而如今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又在不断凸显出来,张謇“设苑为教育”的思想契合当今时代对博物馆功能重新定位的新要求。正是从以上学术及现实因素出发,本文选择以“张謇‘设苑为教育’思想的研究”为题,意在挖掘张謇“设苑为教育”的思想内涵和历史价值,籍此丰富对张謇教育理论的研究,并为当代中国博物馆教育发展提供实践借鉴。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比较和田野考察等研究方法,梳理出张謇博物馆教育理论内涵和实践机制,分析张謇“设苑为教育”思想的历史性贡献和现实意义,并以南通博物苑的教育活动为个案研究对象,尝试构建当代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范式”,为当代博物馆教育活动开展提出一定的理论指导。本文围绕研究内容展开讨论后发现,“设苑为教育”是张謇政治抱负和个人主张在实践中的体现。博物苑既能为学校备物理上之实验,也能为地方人民广农业上之知识,在辅助学校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启民智等方面发挥着独到的作用。其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对当代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准确定位很有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