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纬度中国—塔吉克斯坦东西向树轮气候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iwei20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洲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区的自然生态景观以荒漠(沙漠、戈壁)为主,主要受控于西风环流的影响,在现代间冰期及近千年来其温湿配置主要表现出“暖干-冷湿”的气候组合特征,而过去几十年该气候组合发生变化,更多呈现出“暖湿”的气候特点。但就总体而言,亚洲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区在过去千年-百年-年代际时间尺度气候(尤其是湿度/降水)都表现出与中纬度东亚季风区显著差异的空间格局,称之为全新世气候变化的“西风模态”。由于目前重建的亚洲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区近千年来的气候变化的时空分辨率仍然较低,而现代观测资料时间有限,因此亟需高分辨率的温度-湿度重建序列以便更清晰的认识年代际-百年时间尺度上温湿组合的空间格局特征。另一方面,伴随着全球变暖的影响,亚洲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区的气温在过去一个世纪经历了快速上升的一个过程,这导致了影响亚洲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区的大气环流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区域气候的温湿组合产生了显著差异。因此,系统地重建过去数百年亚洲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区高分辨率的温度、湿度序列,分析其变化规律,并与中纬度东亚季风区的温湿特征进行对比研究,无论是对认识年代际-百年时间尺度上中纬度亚洲气候变化的空间格局差异还是对预测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一段时间的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以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利用来自亚洲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区的树轮宽度和树轮密度资料,分别重建了过去数百年亚洲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区典型地区(中国、塔吉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的湿度(降水)和温度的代用指标,深入分析不同区域的温湿组合配置特征和干湿变化的空间格局,并结合现代气候数据集对不同地区气候变化机制进行探讨。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1.区域温湿组合配置特征首先利用树轮宽度和树轮密度分别重建区域降水/干旱指数和温度序列,对比分析区域温湿组合特征:(1)位于季风区西部的甘肃东部黄土高原区近380年的暖季在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都表现出暖干-冷湿的温湿组合,并受到了东亚夏季风活动的影响,即当东亚夏季风增强,水汽输送增强,降水增加,温度偏低,反之亦然。(2)位于西风季风过渡区的河西走廊近193年的暖季在年际变化上表现出暖湿-冷干的温湿组合,但受东亚大陆大气环流场和太平洋海温场变化的影响,在年代际变化上很多时段表现出不同的温湿组合,尤其以现代暖期和20世纪40-50年暖期最为明显。(3)新疆北部最近221年的暖季在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都表现出暖干-冷湿的温湿组合,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暖湿化趋势。总体而言,亚洲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区的暖季温湿组合在近200年来在年代际尺度上是以暖干-冷湿为主。2.中吉塔三国东西向干湿变化空间格局(1)对比位于季风区西部的河西走廊和黄土高原区干湿变化序列与季风区东部的山东油松树轮宽度序列,发现它们在年际变化上表现弱正相关,但在年代际变化上表现出较强一致性。因此,季风区东部和西部干湿变化是以同位相变化为主。(2)河西走廊和甘肃东部黄土高原区的近两个世纪的干湿变化在年际变化上具有良好一致性,并对于中国西北干旱区极端干旱事件有着良好响应,但同时在年代际尺度上一些时段存在差异,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可能是西风夏季风交互作用影响。(3)新疆北部不同地区既有很强公共干湿变化信号,也存在区域差异,最为明显的是天山东端和天山中西部,近30年来,在天山中西部和阿尔泰山出现变湿趋势的同时,天山东端却出现出现了变干趋势,同时天山东端干湿变化也与季风区干湿变化的关联更为紧密,天山东端很可能是中纬度亚洲干旱半干旱区的一个重要地理分界线。 (4)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阿赖山脉干湿变化与天山中部的干湿变化在年代际上存在较强一致性,都共同指示了20世纪中亚变湿趋势的存在,而与蒙古国干湿变化更多地表现出了反位相变化,特别是1211-1225年,伴随着蒙古国中部相对湿润的气候,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开始崛起,但在中亚地区这一时段却呈现出变干的趋势,恶劣的气候使得农业歉收,削弱了西辽和花剌子模对蒙古帝国入侵的抵抗能力。3.区域干湿变化驱动机理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中纬度亚洲干旱半干旱区不同区域干湿变化驱动机理存在一定差异:(1)天山西部干湿变化与北大西洋、印度洋海温变化存在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天山西部的干湿变化与受北大西洋涛动所驱动的西风环流在长期变化上存在显著关联,即当北大西洋海温偏高,NAO处于负相位,中纬度西风得到增强,与此同时,整个西伯利亚地区高度场负异常、青藏高原出现正异常,造成气压梯度增大,将来自阿拉伯海和地中海的水汽更多地向中亚地区输送,反之亦然。天山中西部最近30年暖湿化趋势很有可能受这种机制和全球变暖的双重影响。(2)包括阿尔泰山在内北亚森林南缘的干湿变化具有很强一致性,而空间相关分析发现阿尔泰山降水变化与太平洋热带海区海温存在显著正相关。研究发现,在偏湿年份,盛行西风和东北风,来自北半球高纬度海区和太平洋的水汽能够深入内陆,随之而来的冷暖气团交汇能够带来更多的降水,从而有利于树木生长,形成较宽的树轮,反之亦然。(3)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交界的阿赖山脉干湿变化与热带印度洋海区海温存在显著正相关,这说明热带印度洋可能是阿赖山脉水汽来源,而20世纪的阿赖山脉变湿趋势也可能与海温异常上升有关。相关分析发现阿赖山脉PDSI重建序列与南亚夏季风指数在年代际变化上存在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偏湿年份,增强的南亚夏季风气流越过阿拉伯半岛和伊朗高原,在盛行西风的作用夏,更多来自印度洋水汽进入中亚内陆地区,大气中的可降水量增加,降水增多,改善研究区土壤湿度,促进树木生长,反之亦然。4.中国西北干旱区温度变化的因子研究发现新疆北部与吉尔吉斯斯坦、河西走廊的温度重建序列存在显著相关,这为中纬度亚洲干旱半干旱区大范围温度重建奠定了基础。同时,研究还表明在西风环流作用下,太阳黑子活动、火山喷发、北大西洋海温对于中纬度亚洲干旱半干旱区温度变化具有显著影响。在有大规模火山喷发的年份,中纬度亚洲干旱半干旱区温度平均下降0.4-0.6℃,同时在西风环流作用下,来自西风带的火山喷发影响要大于热带的火山喷发影响,特别是1783年冰岛Laki火山喷发,为最近三个世纪以来最冷的年份。空间相关发现新疆北部地区温度变化与中高纬北大西洋和太平洋海温存在显著正相关,当中纬度西风输送能力增强,更多湿润云和水汽的东移,使得中亚西风区上游欧洲北大西洋沿岸地区云量减少,使得新疆北部地区云量增加,导致大气可降水量增加,降水增多,温度下降,反之亦然。5.中国东部季风区干湿变化的空间格局结合树轮资料和器测资料证实中国东部季风区在年代际变化上存在南北向三极型分布格局。同时,相关分发现华南地区干湿变化与东亚夏季风存在显著正相关,并受到了ENSO活动影响,即在偏湿年份,海温分布型表现出典型的拉尼娜现象,即太平洋海温的东低西高,东亚夏季风较强,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偏北,来自低纬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增强,缓解了季风旱季的干旱胁迫加剧,有利于树木生长;在偏干年份,海温分布型表现出典型的厄尔尼诺现象,即太平洋海温的东高西低,东亚夏季风偏弱,来自来自低纬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减少,导致降水量减少,使得季风旱季的干旱胁迫加剧,不利于树木生长。这一研究证实了在中国东部地区进行树轮干湿气候重建研究是可行的,并具有很大研究潜力。
其他文献
建筑行业引入了绿色供应链这一概念之后有效的节省了资源和能源消耗,对环境保护,生态污染有效的控制,对实现绿色建筑的推进起到了也取得了决定性的作用。对供应商的有效选择
目的 探讨经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11月~2013年10月,选取我院72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均为单一骨质疏松性
本文简述了消防安全判定标准的含义和厘清消防安全判定标准的意义,分析了监督执法、重大火灾隐患判定、评估监测等当前常见的消防安全判定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结合实例
随着异常天气的频繁发生,人们财产安全以及人身安全并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尤其是在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基于此,本文主要就现有工作基础上,按照相关技术指导,开展专项地质灾害
一国竞争政策的定位,有赖于该国竞争政策基本概念的确定。在将竞争政策作广义和狭义区分的基础上,确立与竞争法并列的中国竞争政策概念,并以有效市场竞争模式、公共利益、效
采用2个不同的谱聚类算法解决文本聚类集成问题。为使算法可扩展到大规模应用,基于代数变换,通过求解小规模矩阵的特征值分解问题避免了大规模矩阵的特征值分解问题,有效降低
针对施工企业预算编制和管理进行了论述。
以某通用汽油机为设计样机,采用高次方函数型线凸轮,以挺柱的升程曲线丰满度为目标对原有凸轮进行了优化设计。设计结果表明,最优方案的丰满度达到0.5877,大于原机的0.5642,
据不完全统计,处理含氰废水的方法有二十余种,如果根据处理后氰化物的产物来分类,可分为三大类型:即破坏氰化物、转化氰化物为低毒物和回收氰化物的方法[1].这些方法在黄金行
在保障资源损毁后,将现有保障资源整合成机动保障小组,按照一定的机动路线巡回实施支援保障,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省现存保障资源,提高保障效能。实施机动巡回的资源调度,需要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