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自由”观及其思想价值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k710867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子》哲学一再被后世所推崇,很大部分原因在于它的自由思想首次反映出人之所以为人具有的能动性。自由,从一般意义上是指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作出可能性的行为,但在《庄子》里,自由被描绘成人们洗涤心灵世界后达到的精神境界。按照《庄子》所述,此境界是绝对的自由、完全的至乐,不存在人世间的真、假、善、恶等一切标准,于是此境界被赋予为超凡脱俗的,正因为它的超凡,使得这种自由失去了它的现实基础,于是《庄子》的自由思想只是表现为含着绝望的呐喊,这也是客观现实下的产物,虚幻和精神化便构成了此自由的实质属性,,所以必然存在着它的消极意义,但不可否认,《庄子》的精神化自由也有着它的正面作用,它高喊“无己、无功、无名”告诫世人嗜欲过深必牵累于心,以超凡的魅力引导世人修心养德,这对于处于战乱的世人来说,可谓是一剂精神良药。《庄子》的自由观并没有随着时空的变换而失去其正面价值,尤其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更加显示出它的巨大价值,特别是在现代心理健康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本文以人的存在为出发点,对《庄子》自由思想进行研究,以揭示《庄子》自由观的现实意义。全文由六个部分组成:引言部分,对《庄子》自由观做简单的概述,明确本文研究对象、本领域研究状况、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第一章,阐释自由概念,对《庄子》自由主体、实质属性、目的加以论述,明确指出《庄子》所谓的自由主体是人,具体的是个体自由,展现的是个性自由,实质属性为幻化和精神化的,目的是达到对契合自然体验的追求、否定统治者权威、实现对人的存在的最终关切。第二章分析《庄子》自由观产生的原因;一是外部现实社会对人的压抑,二是庄子内在潜意识对自由的渴望。第三章,揭示出《庄子》自由观所存在的问题、困境,归纳出《庄子》自由实现的方法。因为人的自由本身就存在其内在矛盾,它企图实现对现实的超越却又不得不受制于现实,以人的存在为自由实现的前提,除此之外,人与人之间由于存在境域的差别必然影响相互之间的理解,加之个人受外部仁义、礼乐、社会现实和名利和内在成心、机心、知和情感的影响,所以人的自由不易实现,庄子在其书中也有较多证明。可是面对困境和问题,庄子以其特殊方法以实现个体精神上的自我超越,本章归纳方法为超验领悟和齐一。第四章,对《庄子》自由观的价值作出全面评价,一方面点出它的消极意义,另一方面肯定它的积极作用,特别分析它在现代心理健康方面的价值,为现代人提供了道德修养的方法。结语部分,对《庄子》自由观作出总结以达到对其的整体认知。
其他文献
作为21世纪生物学与医学发展的新趋势,生物医学信息学是医学信息学与广义上的生物信息学的融合,是研究生物医学信息,数据和知识存储、检索并有效利用,以便在卫生管理,临床控
针对地下室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底板裂缝和地下室整体上浮的现象,分析了产生的原因,通过施工降水、利用结构自重与施工期间的浮力消除措施相结合,对广州海珠区某高层住宅楼地下
将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80例纳入研究,根据透析过程护理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舒适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回归、VAR模型等分析方法,考察了1996年以来国际因素对中国通胀机制的影响。本文首先利用包括全球因素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研究了国际因素对中国PPI的影响,回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马克思对理想社会的经典概括。完整地理解这一原则,须看到大机器生产方式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一方面,它简化了劳动,使人们之间的能力差别不再具有决定意
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倒排工期有序进行,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但另一方面,随着扶贫资金、项目、物资等不断增加,扶贫领域的腐败现象不容忽视。以中央纪委公布的9起扶贫领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进步,越来越多的国民成为手机的使用者。截止2009年底,中国手机用户已超过7.5亿。手机以其独特的传播功能,日益成为人们获取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胆道阴性结石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及影像学诊断结果,患者在术前均经CT、MRCP等多种手
银行保险业务是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品种之一,它在推动保险行业发展和实现保险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各保险公司对银行保险业务的竞争愈演愈烈。如
模块化作为新产业组织结构的本质,对企业生产方式及产业发展模式的变革产生了颠覆性影响,模块化发展经历了技术模块化、产品模块化、企业组织模块化和产业组织模块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