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PLS的流量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ao8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视频、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等各种应用迅猛增长,internet服务提供商(ISP)必须不断地对链路进行扩容、对网络基础结构进行调整,以满足新增业务对于带宽资源的需求。与此同时,流量的高速增长对如何维持可靠的基础结构以满足重要的应用,也提出了重要的挑战。ISP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如何使他们的客户满意并保持高速增长。在网络部署完毕后,ISP需要将客户的业务流映射到网络的物理拓扑上。90年代初期,这项工作并不是以一种科学的方法来实现。这种映射的实现只是基于产品的路由配置——业务流简单地被分配到内部网关协议IGP计算出的最短路径上。这种不规则映射的局限是,当某条链路发生阻塞时,需要提供额外的带宽来解决。现在,ISP网络越来越大,要求的转发速度也越来越快,同时客户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将业务流映射到物理拓扑上的任务需要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只有这样,网络上传输的负载才能通过一种受控和有效的方式得到支持。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因其支持流量工程,而在新型公共网络中被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流量工程(TE)是通过将大量的用户业务转移到预先设定的路径来实现的。本论文从MPLS出发,对基于MPLS的流量工程技术展开分析与实际应用研究,主要工作包括:介绍MPLS技术的工作原理,体系结构以及标记分配协议和标签交换路径等。分析了基于MPLS的流量工程的功能模块,实现步骤。结合VRP系统组网实现MPLS流量工程,剖析了MPLS流量工程的高级特性。通过具体配置实现流量工程,对部分功能进行了验证分析。最后对流量工程潜在的问题以及实施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今后的工作方向。
其他文献
为了更好的满足下一代网络开放性的要求,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路由领域的ForCES工作组,提出了转发件(FE)与控制件(CE)物理上分离的开放可编程路由器体系结构;IP组播技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