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企业活动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披露日渐成为学术界与实业界关心的话题。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否改善公司财务绩效,提升公司价值呢?1970年以来,对于该问题学术界主要存在两种声音:以Freeman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以Friedman为代表的企业社会责任投资无效论。Freeman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能较好解决利益相关者冲突,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进而提升企业长期业绩与价值;而Friedman则认为若公司打着履行社会责任的名义来宣传公司,增加声誉的话,则仍是在完成企业的核心任务----创造利润;他反对进行无效的企业社会责任投资,导致公司增加额外支出,降低公司价值。以上述两个理论作为出发点,大量学者采用了实业界数据对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及公司价值相关关系进行了探索。总的来说,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以及模型设计的不同导致该问题目前尚未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但前人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及公司价值的相关关系研究目前已取得一定进展,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企业声誉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与无效投资理论等,尝试将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及公司价值的影响机制进行说明。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目前国内外少有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与债务融资能力及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补充了相关领域研究的空白,充实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理论基础,对我国公司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信息披露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⑵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意愿与债务融资能力和债务融资成本的相关关系是否会受到企业属性的影响也是本文主要关心的问题,有关企业属性的探索进一步深化了研究内容,结合了我国国情,针对性更强;⑶由于以往数据不可得,大部分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证研究只能采用较短的研究时期;采用2010-2014年的企业社会责任评级得分、评级等级与发布意愿数据进行研究,更大的样本、更长的研究时间有利于得到更为稳定的结果;⑷以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实证研究大多选择普通多元回归模型,而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控制了横截面个体不随时间变化的不可观测的异质性,增加了计量结果的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