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工作区别于其他助人专业的一项核心价值观是助人自助,助人自助一般分解为“助人”和“自助”两个词语,即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个体、家庭、社区、群体面临困难时提供服务、挖掘资源和个人潜能,从而促进服务对象自我救助。然而当前社会工作往往聚焦于“助人”,助人服务没有调动服务对象的主体性,从而造成“自助”的缺失。本文基于笔者在福利院实习所参与的一个专业服务项目的实施及其评估,探讨了一个从项目管理逻辑出发评估为“成功”的服务项目,何以从专业价值逻辑来评估却是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该项目实施中重视“助人”而非“自助”,既调动服务对象的主体性不足,也没有致力于培力和赋权,改进环境等,导致服务效果具有短期性,而缺乏可持续性。本文以资料收集法(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所得资料作为实践反思依据,首先结合福利院实习情况从社会工作实务服务项目的完整性和社会工作实务服务的专业性这两个视角来探讨此次社会工作实务服务的成败,从外部他者评估的角度,本项目被依据项目的完整性评估为“成功”,但从内部服务者自我评估的角度看,本项目被依据专业价值评估为“失败”,或说呈现并未完成的状态。因为项目设计与实施中,只有“助人”而缺乏“自助”,导致该项目与其他传统的非专业人员实施的项目相比并不具有突出的专业性。其中未完成的工作为服务过程中培养“自助”能力的不足,接下来以“助人自助”的“服务对象的自我价值意识激活、组织与合作能力为主的实践能力、服务对象的改变能力”三方面作为衡量依据来分析本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自助”能力的缺乏,然后笔者反思如果基于“自助”培养能力的社会工作服务实践则应该从案主层面、资源交互层面、组织能力层面这三个方面开展对服务方案进行了重新设计。笔者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为关于社会工作服务方面提供一些材料,为后来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以此警示我们未来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中项目运作逻辑的陷阱,在项目运作要求之外要进行专业价值增量操作,追求项目的实质性成功,即服务凸显专业价值,项目设计兼顾专业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