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DGAT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乳品质性状关联研究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estb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1,DGAT1)作为乳脂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是合成甘油三酯的关键酶。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DNA混合池测序及SSCP方法,检测牦牛(Bos grunniens)DGAT1基因组织表达,预测其蛋白结构和功能,检测甘南牦牛、天祝白牦牛、青海牦牛及野血牦牛3’-UTR、intron5-exon7、exon8及intron15-exon17区突变位点,分析不同基因型、等位基因及单倍型对甘南牦牛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DGAT1基因在甘南牦牛不同组织间表达存在显著差异,乳腺、背最长肌、心脏和皮下脂肪高度表达,肾脏、小肠、大肠中度表达,脾脏表达量最低。2.预测牦牛DGAT1主要由脂肪族氨基酸组成,属亲水性蛋白,存在8个跨膜螺旋区,二级结构多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主的Mix型,定位于细胞膜上,推测该蛋白主要在细胞膜中发挥生物学功能。3.四类群牦牛DGAT1基因多态性较丰富。CDS区序列同普通牛比对存在5处SNPs位点;3’-UTR区检测到c.*197T>C突变;intron5-exon7区检测到c.562+32c.562+33insCCCCGC插入/缺失突变,intron15-exon17区检测到c.1336C>T、c.1249-23C>T突变,其中c.1336C>T导致p.Arg447Cys转变;四类群牦牛DGAT1基因三个检测区均属中度多态(0.25<PIC<0.5)。甘南牦牛及天祝白牦牛exon8区检测到c.691-c.692 AA>GC(K232A)的双碱基突变,其中等位基因K频率为99%-100%。甘南牦牛DGAT1基因3’-UTR、intron5-exon7和intron15-exon17区多态位点存在连锁关系但接近连锁平衡。3区域共构建出12种单倍型。4.甘南牦牛3’-UTR区等位基因A1有降低乳脂率、总固体物质百分含量的趋势,intron15-exon17区等位基因A4有增加乳脂率、乳蛋白率、总固体物质及无脂固体物质百分含量的趋势,等位基因C4有增加个体乳脂率的趋势,而等位基因B4对个体乳脂率、总固体物质百分含量存在显著负效应。intron5-exon7区基因型与乳质性状无显著相关。5.甘南牦牛DGAT1基因单倍型A1-A2-A4和B1-A2-C4对乳蛋白率、无脂固体物质百分含量及乳脂率有显著正效应,单倍型A1-A2-B4对乳脂率及总固体物质百分含量有显著负效应。即选留单倍型A1-A2-A4和B1-A2-C4或淘汰单倍型A1-A2-B4可显著改善后代群体的乳品质性状。
其他文献
随着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铁路的不断提速,铁路运输对钢轨的长度和其他指标的要求越来越高,短尺轨道焊接方式无法满足要求。为了更好的控制钢轨运输质量和精度,对控制系统的自
目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引发患者发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症候群”。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估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干预方法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预警和干预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浙江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1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
墨子的教育思想很有特色。他把“王公大人”与“匹夫徒步之士”当做教育对象,把培养“贤士”或“兼士”作为教育目的,强调社会环境的作用,重视生产技术和自然科学教育,注重培养学
目的:比较乳酸锌与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儿童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急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在给予相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乳酸锌组给予乳酸锌口服补锌,葡
影响子午线轮胎发展的因素有政策的扶持力度 ,公路业、交通运输业和汽车工业的发展 ,子午线轮胎的出口量等 ,子午线轮胎具有高速、节油、耐磨等优点 ,产量大幅度上升。载重子
<正>背景与目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是突触形成和维持突触可塑性的关键成分,在A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MiR—132在神经元中含量丰富
会议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中小学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开设专门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之外,还要
传统观点认为,神经元不能分裂,但在我们实验室以往的工作中观察到,多种来源的成熟神经元可以分裂,并且用连续摄影的方法捕捉到处于有丝分裂各个时相的分裂神经元,进一步用多
指出了在离子交换树脂技术的不断改进下,离子交换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废水处理中。详细介绍了近年来腐植酸物质、沸石、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纤维等离子材料的发展,并探讨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情景模拟培训模式在急诊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模型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科58名专科护士、8名低年资医生进行医护一体情景模拟培训,分别在培训前后对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