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人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鉴定和初步应用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v7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制抗人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 molecule-1,ESM-1)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探讨ESM-1蛋白在肿瘤标本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以人ESM-1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经PEG融合,在HAT选择培养基中培养两周,用ELISA方法鉴定阳性克隆、有限稀释法筛选单克隆细胞株,并对其进行特性分析:分析染色体核型;用Sigma公司的鼠单抗定型ImmunotypeTM试剂盒进行亚型分析;用Westen blot方法检测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了相对亲和常数;并通过免疫荧光鉴定ESM-1在内皮细胞ECV304中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癌组织中ESM-1的变化,同时用HE染色观察细胞结构。结果 获得了7株稳定分泌抗人ESM-1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3A7细胞株特异性尤为显著,效价高达1:6000。其染色体数目为100条左右,所分泌抗体亚型为IgG2b,亲和常数为1.67x104L/mol,对内皮细胞中的ESM-1蛋白及细胞培养上清中的ESM-1均具有特异性识别,显示高度特异性。并观察到ESM-1主要分布在内皮细胞的细胞胞浆内。在肾组织中,ESM-1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且肾癌标本中ESM-1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结论 成功地研制了抗人ESM-1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所获单抗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实用性。抗体可用于人的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的免疫组化研究,具有肿瘤诊断、判断预后的应用潜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思维方式的培养是本科经济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本科经济史课程在培养经济学的历史思维和科学思维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现行的本科经济史教学模式却严重阻碍了该作用的发挥。从培养经济学历史思维和科学思维角度出发,新的本科经济史教学模式应该以历史为主体,以理论为主导,采用专题讲述与研讨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机融合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  关键词: 经济学思维方式 本科经济史教学模式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疾病,患病人数约占世界总人数的1%,其临床症状表现不一,即使是同一患者在不同病期表现出的症状也有明显的差异。目前精神分裂症的诱发病因和发病机理还
学位
基因组DNA序列上起始密码子邻近序列中,存在着一些功能保守区,我们在以前的工作中研究了酵母等几个模式生物基因组中起始密码子与L-Ter(从起始密码子上游同相位遇到的第一个
目的:我们构建了SHA基因的真核重组表达载体,通过细胞转染、激酶活性检测、亚细胞定位、表达分析和流式细胞等方法对其功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论:1.SHA基因在PKC信号转导通
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消耗的能源日益增多,并且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所以材料的研究开始向着新型能源和再生能源快速发展。最近几年稀土掺杂能量转换薄膜在新能源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由于薄膜材料与太阳能电池结合方式简单,掺杂均匀,基于薄膜基质的稀土掺杂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我们利用稀土掺杂能量转换的薄膜,与太阳能电池简单结合,从而拓宽电池在不同光区的光谱响应。本论文以稀土材料为基础,对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