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保山市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临床检出率、标本来源、临床科室分布、耐药性、分析其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及SHV耐药基因型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1.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株的收集、鉴定:从保山市人民医院收集临床分离的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同一患者相同部位检出该菌不重复计数),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鉴定到种。2.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检测:用β-内酰胺酶快速检测试纸法,对每株细菌进行检测,检测其是否为产β-内酰胺酶菌株。3.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对5类8种抗生素的MIC值,分析其耐药性。4.分子生物学检测:以细菌质粒DNA为模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SHV耐药基因型。5.查阅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与所致感染性疾病的关系:查阅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标本来源、临床科室分布及其与所致感染性疾病的关系。结果1.2011年保山市人民医院共收集到感染性标本230株,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40%(92/230)。2.检测出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82株,检出率为89%(82/92)。3.大肠埃希菌标本来源以尿液为主,其次为静脉血及分泌物;标本来源的检出率由高至低依次为:尿液63.4%(52/82)、静脉血13.4%(11/82)、分泌物7.3%(6/82)、痰液4.9%(4/82)、穿刺液4.9%(4/82)、引流物3.7%(3/82)、脓液2.4%(2/82)。4.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生素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敏感,耐药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氨苄西林92.4%、复方新诺明79.2%、头孢他啶58.5%、左氧氟沙星52.4%、氨苄西林舒巴坦钠51.2%、呋喃妥因15.9%、阿米卡星3.6%。5.双重耐药及多重耐药情况:双重耐药25株,占30.4%(25/82);三重耐药36株,占43.9%(36/82),四重耐药6株,占7.3%(6/82);五重耐药1株,占1.2%(1/82)。6.PCR分型结果显示82株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中,检出SHV耐药基因型5株,检出率为6.1%(5/82)7.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及SHV型阳性株主要分离自尿液标本,主要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结论大肠埃希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机会致病菌,可引起多个组织器官感染,其中以泌尿系统感染为主。绝大多数大肠埃希菌产β-内酰胺酶,导致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然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较敏感。该院内产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中SHV基因型所占比例较低。医院应加强对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检测与监控,规范抗生素的使用,以达到控制耐药菌出现和流行的目的。